6月2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举办了“中欧-成为2011创新中国高峰论坛”。近40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参与了论坛的报道和采访,新浪直播了本次论坛并在现场进行了微博互动。
本届“创新中国高峰论坛”的主题为“变革世界中的中国再创新”。论坛的开幕式上,朱晓明院长首先代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委员会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成为资本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深圳市长许勤在致辞中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给予了高度肯定,欢迎中欧在深圳办学,并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促进各种前瞻性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城市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深圳国家创新城市的建设。
严隽琪副委员长首先发表演讲,她表示,中国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从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增长。严副委员长还分析了创新文化,指出创新文化是建构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软件,十二五规划中,教育改革和创新应是其中的重点。不过创新文化不是只属于学术界的,更是属于企业界的。最后严副委员长鼓励在座的企业家积极创新,提升企业创新价值。
开幕式之后,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教授、经济学家张军教授以及金融学家丁远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先后发表了演讲。大前研一结合曾帮助过的多个行业领域不同品牌的创新成功案例,从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及地区发展的创新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张军教授则从“为什么要鼓励创新”的角度来谈中国企业的创新问题。他以国内组装iPhone手机元件的案例开场,通过翔实的数据,为大家重点剖析了缺乏核心创新技术对贸易规模发展的限制和负面影响。接着,他认为创新可以分为自主性创新和追赶型创新,并认为后者是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国创新需要制度建设和高能激励,目标是为了提高平均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而不是为了摘取诺贝尔奖。丁远博士则以一场关于“我们如何去创新”的主题演讲,为上午的主题演讲画上圆满的句号。他指出,创新需要两大基本元素:创新的愿景和支持创新的人力资本。丁远教授在演讲中以法国米迪隧道项目的创新为案例,指出一个企业在走创新之路的时候,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创新系统的坚定信心,对公司远期目标的清晰规划以及对创新的持久愿景。
随后举行了四场主题讨论。第一主题是“中国创新的新动力”,由约翰•奎尔奇教授主持讨论,大前研一教授、张军教授、丁远教授以及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中欧校友徐少春先生参与了讨论。
奎尔奇教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中国OEM代工经济转到创新经济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大前研一教授表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年轻一代生活在暖房里,而使得创新精神缺失是最大的挑战;张军教授则表示需要保护企业家精神,制度层面上要有更长远的对我们民企进行保护的决心和制度;丁远教授表示需建设清晰合适的制度及产权的保护。在约翰•奎尔奇副院长的层层深入提问中,嘉宾们随后就中国获得成功的优势、中国的人才市场、研发占GDP的百分比的合适比例、如何打造组织创新文化等问题与现场观众开展了热烈的讨论。(C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