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2010年1月4日文章“我们真相信国内消费不足吗?”在《经济观察报》专栏版发表。
2010年1月13日文章“提升消费靠什么?”在《上海证券报》发表。
2010年1月30日文章“为什么消费不足可能是个伪命题”在《经济观察报》专栏版发表。2010年2月26日论文“中国财政政策非线性稳定效应:理论和证据”(与方红生合作)在《管理世界》2010年第2期发表。
2010年3月8日长篇书评“张五常的思想冲击波”在《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发表。
2010年3月20日论文,“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 (与范子英合作)在《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发表。
2010年5月28日英文论文“China’s Economic Growth: Trajectories and Institutions”,收入Southern Engines of Development: Financing Global Growth 一书,该书由Amelia U. Santos-Paulino and Guanghua Wan编辑,作为the series UNU-WIDER Studies in Development Economics由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该书的首发式于9月14日上午10点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并在网上直播。
2010年6月18日著作《改革、转型与增长》作为“当代中国经济学家文库”之一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7月25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发表封面专题访谈文章“张军谈收入分配”并配发大幅彩色画像。
2010年8月25日编辑完成经济学随笔集《这样的故事最中国》,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2010年10月26日与陈诗一和Gary Jefferson合作的论文“Structural Change,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被SSCI学术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美国)正式接受并将发表。
2010年11月7日主编的《高级微观经济学》第2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11月12日论文“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变化与要素配置效应:1993-2006”(与陈诗一和张熙合作)在《东岳论丛》2010年第10期发表。
2010年11月15日博文“通胀已来”被《财经》杂志和网站转载。
2010年11月15日英文论文 “Declining Labor Share: Is China’s Case Different”(with Changyuan Luo)在China and World Economy (SSCI, Vol.18, No.6, Noe-Dec., 2010, pp.1-18)发表。
2010年11月26日由张军和Arthur Sweetman主编的著作《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11月27日英文论文 “China Trade Policy Review: A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with Changyuan Luo)在SSCI杂志The World Economy发表。
2010年11月29日文章“我为什么不认同中国经济失衡说?”在《经济观察报》专栏版发表并迅速被多家门户网站转载。
2010年12月13日论文“粘纸效应:对地方政府规模膨胀的一种解释”(与范子英合作)在《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2期发表。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作论文:
2010年9月20日的完成论文“集体协议、所有制与中国企业的工资决定:集体议价改善了工资水平吗?”(与詹宇波和徐伟合作)。
2010年10月25日完成论文“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互动:观察与解释”(与谢露露和刘晓峰合作)。
荣誉:
2010年5月12日应邀担任在北京新创刊的《经济学家周报》的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0年5月14日应邀担任新创刊的英文杂志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的编委。杂志由著名的Emerald出版社出版。
2010年12月12日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Dwight Perkins、李实、卢锋、张军等学者的四部论著或论文获奖。美国哈佛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张培刚先生亲临会场并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四位获奖者发表感言。
公共服务:
2010年1月3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关于中国产品不断遭遇反倾销起诉和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采访(1月4日见报)。
2010年1月7日接受China Economic Review记者的英文采访,就2010年中国经济和通货膨胀的前景等话题发表评论。
2010年1月8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就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可能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1月10日接受《东方早报》记者关于美国纽约时报文章谈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和中国经济前景的有关问题的采访。
2010年1月12日晚接受香港亚洲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回答了关于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关问题。
2010年1月13日接受《新闻晨报》记者就港股直通车被取消和国际四大粮商进入中国等问题进行的采访。
2010年1月21日分别接受香港亚洲电视台和《新闻晨报》记者关于2009年GDP和CPI数据的有关提问。
2010年2月1日接受台湾工商时报记者的采访,就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2月4日接受香港亚洲电视的采访,就香港开发商在南京被收回批租土地一事发表评论。
2010年2月12日接受香港亚洲电视的采访,就央行再次提高准备金率发表评论。
2010年2月24日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的采访,就2009年这样批准许多地区性的发展战略等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2月25日接受《财经》记者的采访,就2010年春节消费猛增17%等现象发表评论。
2010年3月1日接受韩国《东亚日报》记者的专访,就上海浦东的发展和金融危机后的挑战等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3月3日下午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的英语采访,就中国的私人企业的现状和问题等发表评论。
2010年3月5日下午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采访,就2010年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率(3%)和工资差距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10年3月5日接受腾讯财经记者的采访,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8%的GDP增长目标等经济指标发表评论。
2010年3月10日接受香港亚洲电视台关于中国汇率政策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采访。
2010年3月13日应邀为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的新著《峭壁边缘》中文版做推荐语。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2010年3越15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的专访(16日见报),就中国资源价格改革等发表长篇评论,被多家媒体转载。
2010年3月23日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发表博客文章“张军为我上了一课”,引起超过百万的访问量。文章在香港《信报》发表纸质版,后被《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于4月4日转载发表。
2010年4月2日接受《青年报》记者关于胡润财富百富榜最近榜单有关问题的采访。
2010年4月7日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英文采访,就世界银行发表的东亚经济复苏报告发表评论。
2010年5月6日下午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英文采访,就浦东新区20周年等话题与主持人进行了对话。
2010年5月11日接受北京《环球时报》时报关于中国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专访。
2010年5月12日接受《新闻晨报》记者关于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降的有关问题的采访。
2010年5月20日接受北京《城市开发》杂志记者的专访,就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房价等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5月24日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的英文越洋采访,就今天在北京举行的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发表评论。
2010年5月26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采访,就巴西总统提议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6月16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就中国在WTO针对美国限制中国禽肉类食品的纠纷仲裁获得胜利发表评论。
2010年7月6日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越洋电话英文采访,就中国政府准备扩大对西部的财政支出等发表评论。
2010年7月7日接受《青年报》记者的专访,就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一事以及项目公司落户嘉定等发表评论。
2010年7月8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专访,就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等发表评论。
2010年7月9日接受《东方早报》记者的专访,就收入分配、投资和消费等中国经济的重大问题阐发了观点。
2010年8月9日接受香港NOW财经电视台的采访,就7月份中国的进出口和贸易顺差等数据发表评论。
2010年8月10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就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下降等问题发表评论(8月13日见报,题为“幸福在哪里?)。
2010年8月11日分别接受腾讯财经网和和讯网华东新闻中心的记者专访,就7月份的CPI上涨3.3%等数据发表评论。
2010年8月13日接受《新民周刊》的记者汪伟就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富士康事件等进行的专访。
2010年8月23日出席上海法律与金融研究院在浦东举行的论坛“透视中国模式”并发表点评。
2010年9月2日记者专访“新政之基:在家保障性住房: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在《城市开发》杂志2010年第5期发表。
2010年9月6日接受《社会观察》杂志记者的专访,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话题进行深度专题访谈。
2010年9月7日下午接受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株式会社(Mizuhu Research Institute Ltd)室谷明津子的专访,就中国的产业振兴计划和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回答了提问。采访将发表在日本《FOLE》杂志上。
2010年9月13日《新民周刊》发表了记者对张军教授的专访“产业升级为什么这么难?”。
2010年9月16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Radio Australia)记者的越洋电话采访,就中国近期是否考虑延长退休年龄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9月18日接受《社会观察》杂志的专访,就中国的GDP赶超日本、中国模式以及当前收入分配等问题进行观点阐述。
2010年9月20日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l)记者的专访,就世博会的经济效益和上海的经济转型等发表评论。
2010年9月22日接受法国日报Le Monde的记者Harold Thibault的电话专访,就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中国为什么要保留国有企业以及未来的前景等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10月10日《社会观察》发表了记者对张军的长篇专访“澄清GDP三驾马车谬误”。同期还发表了以采访为内容的另一文章“工资未与GDP同步上涨很正常”。
2010年10月11日接受《东方早报》记者的采访,就2010年三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他们的理论等发表评论。
2010年10月14日应GLG集团的邀在网上进行演讲(WEBCAST)。演讲题目为“Financing Platforms in China”。
2010年10月18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就上海经济转型和世博会等话题发表评论。
2010年10月19日晚接受香港亚洲电视记者的电话采访,就中国央行加息决定发表评论。
2010年10月22日在家接受香港TVB(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电视记者郑诗亭就上海在后世博时代的经济转型和金融中心建设话题进行的专访。
2010年10月25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关于加息和中国经济形势等问题的采访。
2010年10月27日接受台湾《联合时报》记者就中国政府上调贫困线一事进行的电话专访。
2010年11月3日早先接受美国彭博社(Bloomberg)新闻记者采访的部分内容以“China Can Use More Copper Than World Has Now with Yang’s Stove”为题在Bloomberg上发表,并在Bloomberg Business Week(原美国《新闻周刊》)上刊出。
2010年11月9日在杭州接受法国日报Le Monde的记者Harold Thibault的电话专访,就即将召开的G20峰会和货币战争对中国汇率政策的影响等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11月9日上海《社会观察》杂志在关于中国的消费是否不足的主题下发表了张军教授的文章“消费不足是个伪命题”。
2010年11月10日晚在杭州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电话采访,回答了有关今天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关问题。
2010年11月15日接受《青年报》记者的专访,就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2010年11月16日上午接受东方卫视《深度105》节目组的专访,就海关向入境带入I-PAD征税一事发表评论。晚上还接受了《社会观察》杂志记者的采访,回答了通货膨胀有关的问题。
2010年11月16日下午接受《复旦青年》就美国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Summers提出的“孟买共识”专题进行的专访。
2010年11月18日《时代周报》发表了记者对张军教授的采访“失控的物价,可控的CPI?”。凤凰网财经资讯当日以“内地物价失控CPI却太温柔 复旦学者称实际涨幅已超10%”为题转载并在其它网站迅速转载。
2010年11月26日《理财一周报》发表了记者对张军教授的专访“物价干预不会带来经济硬着陆”。
2010年11月26日下午接受东方卫视《深度105》节目组的专访,就上海和沿海地区提前到来的用工荒现象进行分析(28日晚播出)。
2010年11月30日接受第一财经频道记者的采访,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严格打击哄抬物价等问题发表评论。
2010年12月14日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记者的英文采访,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