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钦:信任品市场的竞争效应与传染效应:理论和基于中国食品行业的事件研究

  •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5日浏览次数:


王永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研究兴趣:发展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永钦教授于2015年2月在学术期刊《经济研究 》上发表题为《信任品市场的竞争效应与传染效应:理论和基于中国食品行业的事件研究》的论文。

文章指出,信任品(credence goods)市场的有效运行不仅依赖于同业竞争, 也依赖于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公众对益管制度的信任。特别地, 信任品行业中个别企业的丑闻会对其竞争对手企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 在一个监管制度比较弱的市场环境中, 会对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带来“ 传染效应”, 在股票市场上表现为同类企业的股价下降, 这反映了市场对监管制度的不信任, 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相关市场的关闭, 造成很大的效率损失; 而在一个监管制度比较好的市场环境中, 会产生“竞争效应”, 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企业会因此而受益, 在股票市场上表现为同类企业股票价格的相对上升, 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信任品市场的运行。本文发展了一个可以识别信任品市场这两种效应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并通过事件研究法将其应用于中国的食品行业。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 在中国一些主要的信任品市场, 传染效应占主导, 这表明监管制度的不力和公众对盤管制度的不信任是中国信任品行业危机的重要原因。


文章从信任品行业丑闻的角度研究了信任品市场失灵背后的原因。关注信任品行业遭遇丑闻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近几年图白酒“ 塑化剂” 丑闻平均超额收益率来在中国发生了大量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 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溢出效应的研究也具有理价值, 尤其是传染效应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众对整个行业和监管部门的信任程度。若我们将不同信任品行业放在一起考察, 既能反映出公众对国家监管制度是否存在普遍的不信任现象, 也能寻找出不同行业之间什么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两个效应占主导地位的不同。本文的结果表明, 丑闻事件爆发当日负的净超额收益率还是比较明显的, 尤其是在竞争厂商数目更多的白酒行业。负的净超额收益率不仅在数值上较为明显, 统计意义上也很显著, 显示出传染效应占主导地位的特征, 也间接反映出消费者或投资者对信任品行业的信心不足。通过理论模型,

文章解释了传染效应占主导时的条件, 并且就企业对丑闻做出回应的情况进行了扩展说明。从中可知, 传染效应主要由人们对上一期质量好坏的概率判断和转移矩阵中的参数决定, 而这恰恰体现了公众信任度对一个无法知道真实质量的行业的巨大影响。







附件:
信任品市场的竞争效应与传染效应_理论和基于中国食品行业的事件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