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冷门,“被遗忘”的经济学家斩获诺贝尔奖

  •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4日浏览次数: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0日17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奥利弗·哈特和本特·赫尔姆斯特罗姆因“他们对契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左图 本特·赫尔姆斯特罗姆,1949年生于芬兰,现为麻省理工学院(MIT)Paul A. Samuelson教授,其研究领域为委托-代理理论。

▲右图 奥利弗·哈特,1948年生于英国,自1993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哈佛大学Andrew E. Furer经济学教授,其研究的主要领域为契约理论、公司理论、公司金融和法经济学。

此前媒体和专业机构预测的热门得奖人选,包括呼声最高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以及前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爱德华·拉齐尔和马克·梅利兹等人均没有问鼎,而奥利弗·哈特和本特·赫尔姆斯特罗姆几乎没有出现在经济学界和媒体的预测之中。

“冷门是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常态,当年预测大热的人选,有很大的可能最终落选,但可能会在之后的几年内获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表示,随着经济学奖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界对获奖者的猜测很多,诺贝尔奖评审委员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可能需要保持这一大奖的神秘性和权威性,往往使结果出乎外界意料。

张军介绍,两位获奖者其实早有提名呼声,尤其是奥利弗·哈特,曾经在十年中呼声未停,但一直没有获奖。此后在他们所从事研究的相同领域,2009年另一名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斯斩获诺奖,使得人们认为这两人获奖的希望不大了,此后他们逐渐退出了热门人物的名单。

张军认为,如今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两位研究企业契约理论的经济学家,可以说是对其成就的追溯认可,然而对当前的宏观经济问题、对寻求经济危机处方,并没有太多的现实导向意义。 

不过张军指出,奥利弗·哈特的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对中国有比较大的影响,当时中国推动国企改革,经济学界开始在国内介绍他关于企业治理结构、产权制度、激励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产生了许多现实影响。 

“2000年时,我曾去哈佛大学拜访过奥利弗·哈特,当时他正好出任哈佛的经济系主任。张军回忆,奥利弗·哈特是个典型的英国人,精神很好,活力十足,说话毫不啰嗦。那时他留着个平头,精神头超过了自己的年龄,给我的第一印象,无论长相还是做派,都有点像林毅夫。


文章来源:上海观察/作者:徐蒙 张煜

文章转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