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一、汪莉:中国地方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

  •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2日浏览次数:


陈诗一、汪莉,2016:《中国地方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学术月刊》第6期,第37-52

 

研究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支出与收入的增速差扩大的背景下,把握好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的平衡点,将有利于在防范债务风险的同时,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在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在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审计署,2011)。例如,在应对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通过国债转贷、代发债券和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然而,Wei2012)等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于进行了过多的投资,资金的过度供给对于中国经济可能并无益处。地区间的财税竞争以及以GDP为纲的政绩评价体系使得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负债的冲动,政绩工程与浪费行为的存在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冯兴元和李晓佳,2005;龚强和王俊等,2011)。此外,政府债务融资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质量较差、偿债能力不强等问题也可能会限制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疑惑,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是否真正起到了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如果可以,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一个拐点,过多的政府债务是否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如果存在这样的一个拐点,那么现行的债务依赖型地方投资模式将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合理的政府债务与公共投资管理政策显得额外重要。另外,由于不同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么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也会随着区域的不同而表现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政府债务,如显性地方政府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国有债务和城投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也不相同?

研究内容

陈诗一、汪莉尝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回答以上问题,以期在厘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同时,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益建议。首先,在理论部分,作者构建了一个包含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动态博弈模型,并根据地方政府是否受制于债务约束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情况下债务与消费、经济增长等变量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在政府不受债务约束的情况下,政府过度负债和投资行为的挤出效应更为明显,为此,经济增长率在期初会经历一定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率与人均债务水平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政府受债务约束限制时,经济增长率则与人均债务水平间呈现负向的单调关系。同时,人均消费水平受税收成本效应的影响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呈现倒“U”型的关系,有限的债务融资对于人均消费水平的降低具有一定的延迟作用。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作者尝试以估算出的各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国有负债及城投债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代理变量来分别考察东部和中西部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差异,总体上,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预测基本吻合。

研究结果

1. 受债务总规模(含隐性债务)及政府融资渠道的影响,不同的地方政府债务类型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差异。

2.对于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国有债务、城投债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影响,政府显性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呈现相反的情况。

3.另外,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均国有企业国有债务、城投债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这些债务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存在拐点,过多的政府债务反而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随着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研究建议

本文的结论不仅有利我们了解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及其区域差异,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利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不同的债务类型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因地制宜地进行政府债务融资结构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对于东部地区来说,我们可以更加注重对国企债务、融资平台债务等隐性债务的规范化和透明化管理,并努力将它们的债务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对于中西部地区,我们在对政府债务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尝试帮助地方国企提高经营绩效,使得它们的债务资金能真正起到带动企业发展乃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为地方政府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支持并维护好地方融资平台建设。

文章来源:可持续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