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一教授成为“张培刚奖”首位“70后”获奖者

  •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7日浏览次数:

本文根据新浪财经2014年10月26日新闻和CCES相关资料整理编辑,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41026/170720643996.shtml


       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4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于10月25-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改革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诗一教授凭借其英文专著《Ener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3)荣获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成为“张培刚奖”首位“70后”获奖者。

       陈诗一教授本次获奖英文专著为《Ener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3)。该书运用前沿分析技术和独特中国投入产出数据,从能源和环境维度对中国各行业和各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情景进行了评估和预测,提出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工业革命、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数、节能减排红利、双赢发展等诸多新概念和新度量方法。该书不仅向国际学术界系统介绍了中国能源和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政府节能减排的种种努力,而且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以及政府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以下为陈诗一教授在颁奖典礼上的演讲实录:

陈诗一: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资源、环境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我获奖著作里的一些主要的研究内容。

正如刚才李佐军所长所讲,中国环境约束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从这些基本数据可以看到,大概从2002年到前十年,经济从世界第六经济体上升到世界第二,但也要看到,在这样短短的过程之中,能耗和二氧化碳增速过快,我们现在是第一大能耗国、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从这个图形可以看到,本世纪以来,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速急剧增加,2007年我们成为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到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超过美国,现在已经是美国的两倍,2013年的排放占世界总量的27%,能耗达到了22%,09年成为第一大能耗国。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能源环境的约束确实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再看能源强度,它是单位GDP的能耗和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家看最上面的数据,这是中国的走势,我们在不断下行,说明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有一定的改善,但跟其他的经济体相比较,我们还是比他们要高很多,也就是说能源效率、碳效率也好,还是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从单位指标的角度来看的。

      能源结构,左边是中国的能源结构,右边是美国的能源结构。显然我们的能源结构是高度依赖煤炭消耗的结构,煤炭消耗占到70%,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看,除了印度,都低于30%,因为煤炭是高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大量消耗煤炭,二氧化碳怎么能不高呢,对于清洁的能源,比如天然气,只有仅仅不到4%,美国达到30%,能源结构也是有很大的问题。

      行业结构,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业结构。最高的颜色代表着工业部门的排放,可以这样说,这里有大概六个行业,其中一个是居民部门,其他五个行业都是生产部门,五个生产部门的排放量的比例,从1995年的82%增加到2007年90%,也就是说生产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地增长,生活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例从18%下降到10%,在生产部门中间最大的比例当仁不让是工业部门,其他还有一个不断增长的部门就是交通运输部门。中国的国情跟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说我们要减排主要是生活部门的减排,但对中国来说生活部门本来就不高,还是应该注重工业部门的减排。

      我研究了一些案例,案例1,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因素分解,跟我刚才的结果一样,生产部门的排放对排放总量的贡献是最大的,生活部门是其次的,从中可以看到,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能源强度(能源效率),这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高最主要的因素,接下来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再下来就是能源结构,不同的因素影响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案例2,大家都在讲全要素生产率,我把能源因素和环境因素引入增长核算,度量的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当然这里会有一些方法的演变。我们考虑了环境因素也好,考虑了能源因素也好,这是我们度量的基本结果,在90年代中后期,TFP有下行的趋势,本世纪前期是平稳的过程,恨不得有所缓冲。大家看增长核算表格,最后两列是传统的TFP,所谓传统的TFP就只考虑资本、劳动、GDP,最后一列GTFP就是环境TFP,考虑的是环境制约、能源要素制约,考虑了环境制约之后,能源增长大大降低了。大家都说中国TFP贡献很高,我这里来看是高估了,如果考虑能源的制约、环境以后,无论是TFP增长率还是对GDP贡献率都大大下降了。这是我们的主要发现。

      我们对TFP的影响因素分析里,也有一些基本的分析,一般国有企业比较高的行业TFP比较低,当然说中小企业、外企TFP相对高一些。

      案例3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评估。今天主题是经济可发展评估,怎么评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这里提出新的评价指数,不用GDP评价,一般评价都是用GDP,我提出的指数就是一个分数,分子就是我刚才讲到的环境TFP的增长率,分母就是GDP的增长率,相当于这个指数是什么指数就是环境TFP或者考虑了能源环境因素之后,经济增长质量对整个产出的贡献比例。如果要素扩张的贡献更大,我们认为它还是粗放式的,这样一个新的指数估算下来以后会发现,大概可以分为五个部分,80年代指数比平均指数高于0.5%,是比较集约性的增长方式,80年代到90年代低于0.5%,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80年代国家对能源是鼓励政策,因为长期能源短缺,鼓励一些企业大家都来挖煤,能源短缺的问题解决了,但导致了能源的损耗浪费,导致环境污染很严重。从90年代开始,国家要规范煤炭市场,90年代初,大家知道80年代改革叫双轨制几个改革,能源市场也是典型的代表,94年煤炭价格第一次放弃了双轨制,完全放开,煤炭市场是全国统一市场,我们是三大块,一个是煤炭市场、二个是石油化工,再就是电力市场,后面两块市场到现在为止还是高度垄断化的市场,煤炭市场率先市场化。90年代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朱镕基总理治理时期进行了国企改革,国企改革过程中关停并转能源密集型和排放密集型的小企业,大概有十万多家,这段时间可以看到,测算下来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是最好的一段时间。当然从本世纪以来,走势又下降了,也就是我们所讲的重化工业化,这个时期经济从第六变成了第二,但能源碳排放变成了全球第一,最近几年有所放缓,这与相应政策是匹配的。

      至于案例4碳税征税对中国经济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影响,我跳过去了。

      考虑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情景下,我也做了对未来的维持,对GDP的预测,我这里针对的是工业部门,GDP高于平均GDP的平均水平,大概在未来十二五、十三五工业增长达到8.14%的水平,二氧化碳到2020年会下降42.7%。

      最后一个案例就是所谓节能减排不同的路径情景下,做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测。设计了不同的节能减排的路径,预测的结果也是这样。环境政策对短期经济产出是有影响的,但放开一段时间负面影响会逐渐消失。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环境政策(大家一直说会对产出造成影响),地方政府在保GDP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方面放不开,从我们预测来讲,环境政策在一定时间、长度来看,它对经济影响是不会那么负面,节能减排政策还是要执行的。

      前面就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基本的政策方案,也是我今天演讲的第三部分。如何从环境政策的角度来解决经济可持续的问题。我们会讲这样几点,昨天前天晚上刚刚从丹麦回来,参加了全球可持续科学发展大会,为什么请我去,就想知道中国的态度是什么,想听听中国的声音,全球二氧化碳形势压力很大,按照他们的逻辑思维,他觉得中国好象不作为,中国不参与,所以他给我提了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加入者,我的回答是其实中国从90年代初开始,节能环保意识带逐步加强,2002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包括2008年4万亿里面,虽然大家垢病很多,但用于节能环保相关投资的比例达到38%,也就是说4万亿里面对节能减排这一块还是有所倾向的。09年哥本哈根的峰会,温总理答应40%的减排比例,这是中国的力度,我说中国正在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不久的将来,中国节能减排的效果就能看得出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比较难的,从一些具体的政策来讲,我这里提出一个政策方案,首先要执行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规则政策。环境污染收费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这种收费是基于行政命令的环保政策,我们提出要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规制政策。第一条就是提高能源效率和进行能源价格改革,刚才说了煤炭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但石油化工、电力市场到现在市场化程度不是很高,没有成为很好地配置能源要素的基本市场,这一点还要继续加强改革。

      再就是环境税。这在北欧国家已经开始征收,比如说碳税,中国学界呼唤了十年时间,但国家一直不敢征收环境税,一征收企业负担会更重,但从长期来讲,环境税是基于市场的。如果这个企业不愿意减排,不愿意提高技术就交税,如果不想交税,就发展各种低碳技术,内生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

      再就是碳排放权的交易。中国目前已经有所试点,比如说在五个城市、两个省进行一些试点,但目前市场还比较小,将来碳金融市场、碳排放市场是一个可以有效从总量上降低碳排放的正确手段,未来要有所加强。

      第三个方案就是配套的经济政策。第一条就是评价指标,习近平总书记也说不以GDP论英雄,可能需要一种新的评价指标,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指数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指标。当然包括一些经济结构的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四个方面能源结构优化,也是重要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能源结构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影响,但长期会发生影响。首先就是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天然气。其次是发展新能源,我们知道中国的新能源,风力发电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光伏产能也是全国最大的,当然还有很多内在问题需要解决,发展新能源未来也是一个有效的政策手段。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简介: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于2006年启动,每两年评选一次。前4届张培刚奖已于2006、2008、2010、2012年评出,何炼成、林毅夫、史晋川、谭崇台、吴敬琏、刘遵义、蔡昉、姚洋、胡必亮、帕金斯(美)、李实、卢锋、张军、厉以宁、万广华、张曙光、徐滇庆、白重恩、沈坤荣等学者先后荣获此奖。

——————————————————————————

陈诗一教授简介:

      陈诗一,1970年2月生,江苏南通人。199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和2006年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和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并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同时担任复旦大学生态环境人文社科领导小组联合组长、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联席所长、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教授曾在德国洪堡大学经济计量与统计研究所、联合国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院从事研究,入选复旦大学卓识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陈诗一教授的研究领域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型与发展、经济计量与统计分析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Energy Economics、Economic Systems、China Economic Review、The World Economy、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Forecasting、Computational Statistics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论著入选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荣获刘诗白经济学奖、中国软科学奖节能减排专项奖、《经济学季刊》年度最佳论文奖、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