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2006年上半年成果简报
一、 科研成果
● Zhang Jun,“The Existence and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Depth- Productivity Nexus in China: 1987-2001”, forthcoming,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 no.3(May),2006。
● Zhang Jun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form, Financial Deepening, and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A Missing Link”,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6.
● 张军,詹宇波“金融歧视、腐败与中国私人企业的增长:基于转轨的理论分析和经验观察”,《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第2期。
● 张军,“中国的信贷增长为什么没有推动经济增长”?《学术月刊》,2006年第7期。
● 陈诗一,张军,“财政分权改善了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了吗?-来自1978-2004年的省级数据”,《经济研究》,即将。
● 张军,“如何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2006年1月2日《经济观察报》专栏。
● 张军,“产业重组激活存量需求”,2006年1月9日《解放日报》。
● 张军,“凭什么说中国的内需不足”,2006年1月12日,青岛《招商周刊》,2006年第1期。
● 张军,“印度路径”,2006年1月20日,《上海证券报》“思想”专栏。
● 张军,“转型与增长:关注中国经验”,2006年2月6日《经济观察报》专栏。
● 张军,“迷失在亚洲经济”,2006年2月20日《经济观察报》专栏。
● 张军,“走近经济研究”收入《经济学方法:十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2006年3月,复旦大学出版社。
● 张军,“中国经验的政治治理”,2006年3月27日《经济观察报》专栏版。
● 张军,“更平等地分配政治资源”,2006年4月1日,《南风窗》。
● 张军,“揭开中国竞争力的迷底”,2006年4月10日,《青岛招商周刊》。
● 张军,“自主创新战略离不开企业与市场”,2006年4月21日,《解放日报》。
● 张军,“增长的理由”,2006年5月1日,《南风窗》专栏。
● 张军,“印度和中国增长的政治经济学”,2006年5月10日,《北大商业评论》。
● 张军,“再议我们为什么缺乏创新”,2006年6月1日,《南风窗》专栏。
● 张军,“增长的分歧”,《经济观察报》,2006年6月12日专栏。
● 张军,“政治治理:诠释中印增长故事”,2006年6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财经研究版。
● 殷醒民,“论长江三角洲城市全的产业分工模式”,《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
● 周伟林,“产业集聚理论述评”,《经济纵横》,2005年第11期。
● 周伟林,“引进、假货与自主创新”,《新民周刊》,2006年第13期。
● 周伟林,“珍视农民坚苦卓绝的牺牲与创造”,《新民周刊》,2006年6月23日。
● Chen, Zhao, Lu Ming, Yan Ji, 2006, “Reform, Interaction of Policies,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1(1), 48-68.
● 桂琦寒、陈敏、陆铭、陈钊,2006,《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世界经济》,第2期,20-30。
● Wan, G.H., Ming Lu and Zhao Chen, "The Inequality-Growth Nexus in the Short- and Long- Ru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forthcoming.
● 陆铭、陈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
● 金煜、陈钊、陆铭,2006,《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经济研究》,第4期,79-89。
● 陈钊,2006,《创新的价值、非对称信息与终身教职制度》,《经济研究》,第6期,即将发表。
● 寇宗来, “沉睡专利的实物期权理论”,《世界经济文汇》,2006第3期
● 寇宗来, “patent breadth and patenting of intermediate results in cumulative innovation race”, , 2006 vol.3
● 姜建强,“阿尔钦-德姆塞茨之谜:一个交易费用解释”,匿名审稿通过, 拟发表于《世界经济》。
● 王永钦,《市场互联性、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 王永钦,《十字路口的中国——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与陆铭等合作),已被《世界经济》接受。
● 王永钦,《共享经济学的喜悦与激情》,《经济学家茶座》,2006年4月。
● 王永钦,《如何判断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学术前沿》,2006年第2期。
● 王永钦,《十字路口的中国——来自经济学的声音》(与陆铭等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出。
● 王永钦博士翻译的《演化博弈论》(Stigler著)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3月。
● 王永钦博士翻译的《产业组织》(Weibull著)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3月。
● 王永钦博士翻译的《货币与金融机构理论》(第1、2卷)(Shubik著)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3月。
● 王永钦,“代理人有限承诺下的规制合约设计”,《财经问题研究》,2006 年1期。
● 王永钦,“斯蒂格利茨与中国经济转型”,《文景》,2006年2期。
● 章元,“贫困的脆弱性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期100-104页。
● 章元、万广华:《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in Rural China》,《Journal of Asian and Pacific Economy》(SSCI)已录用,即将发表
● 章元、陆铭,“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政治学评论》,2006年第3期。
● 章元、陆铭,“中国农村扶贫:我们知道什么?我们还要知道什么?”,《学术前沿》,2006年第2期
● 章元,张弘,《谁获得了银行贷款——对中国农户信贷市场的一个调查》,《北京金融》,2006年第3期29-33页。
二、科研项目
● 2006年2月,殷醒民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工业技术创新战略与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 获教育部批文和拨款。
● 2006年2月,张军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的财政体制、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过去、现在与未来” 获教育部批文和拨款。
● 殷醒民教授获得2006-2007年度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项目“技术扩散和创新的区域支持体系研究”课题,研究经费为10万元。
● 2006年5月王永钦博士中标“上海论坛”课题——“理解东亚模式:从关系型社会到规则型社会的动态学”。
● 2006年5月18日朱永副教授中标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两省一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合发布课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