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访谈 | 张军:中国下半年经济该怎么干?

  •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7日浏览次数:

张军教授接受采访 图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号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一方面,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意味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另一方面,我们对于经济恢复的过程认知却也需要更新改变。昨天的会议上就有这样的一句表述,备受关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扩大内需是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促进消费就必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依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布局联系会议机制,系统推进收入分配领域的重点工作,强化重点群体支持和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居民征收的有效路径。

另外,会议还具体明确了几点要求,包括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政策已经陆续开始落地执行。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将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围绕稳定大宗消费、促进汽车消费和电子产品消费、拓展农村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并推动尽快落地见效。

除了总体经济形势,会议还对当前房地产形势作出了最新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而面对这一新形势,会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局面?又如何面对下半年的这种发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受央视《新闻1+1》栏目采访,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1.在这次会议上关于经济恢复的过程是这样表述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作为研究经济的学者,您怎么看这句话?

张军:这句话应该说是对当前我们经济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的一个比较准确的描述。因为过去我们理解有关限制性的政策一旦放开,经济会自动反弹到此前的这个状况当中。实际上我们看今年一季度前两个月情况不错,到了二季度以后,情况没有想象的这么好。

实际上经济的恢复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性的问题,不是一个短周期。我们可能认为政策之前收紧,一放开,经济就会自动反弹。那么现在的情况已经表明,可能在经历了过去这些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之后,整个经济无论在需求层面还是在供给层面,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比较大,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恢复,信心和预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逐步修复。

这就导致我们今天看到的以及我们上半年所经历的整个经济恢复的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会非常曲折,会有弯曲,可能在一定的这个时间里面情况会变得比较严峻,需要我们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力度,来帮助经济更快地恢复到此前状态。但是总的向好趋势实际上是没有改变的,无非是我们经历了短期波折之后,需要一点时间来修复。

2.既然是曲折的、波浪式的,那么我们就要看困难都来自哪里。昨天的会议特别明确地说到,困难是来自四个方面,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每个人可能看待这些问题的排序会不一样,您认为哪个问题是最重的?

张军: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需求不足,因为中国经济从过去几十年的情况来看,在供给上基本相对过剩,因为我们的产能比较大,那么需求的波动会对我们宏观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前我们虽然也有供给侧方面的问题,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需求水平有所收缩,以至于不能够完全来吸纳或者来消化我们给定的这个比较大的产能。

因为这个原因,就会出现比如说我们企业经营上面的一些困难,我们在整个债务层面上偿还债务的能力会受到影响,资金链可能发生一定的断裂。经济的运行是一个流动的概念。所以如果一旦这个流动性受到了某种障碍的制约或者妨碍,整个宏观经济就会慢慢地出现放缓的趋势,所以虽然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这些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困难,但如果让我找一个最核心的,那还是总需求的水平在当下有所收缩,也就是需求不足。这个问题如果能够解决,整个经济的流动性就提高了,其实债务也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有还本复息的能力,如果有,举债就不会有任何风险。

所以当下需求不足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是上一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提出来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次的政治局会议也把这个问题放在最突出的一个位置上。

3.对于老百姓来说,消费就是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我们看最近一系列的政策都希望能够促进消费。比如说有消费方面的“四大金刚”——家电、家居、汽车、餐饮这些方面的政策上的发力,您怎么看?

张军:消费的问题可以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比如说短期问题,因为经济受到各种冲击,市场变得不确定,大家对于经济前景发生一定的信心动摇,这种情况下它当期的消费支出一定会放慢,甚至于有所减少,所以短期来讲,无论是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还是我们自己最近一两年当中,有些地方政府比如说向家庭发放一定的消费券,可以在一定时间里帮助短期的消费支出,通过倍数效应不断提升消费的水平。

但是短期的权宜之计不能从长期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让家庭或者老百姓对预期收入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知道未来收入还会增长,才会对当前的消费支出按照给定的节奏来花费。

现在我觉得最重要的,除了短期要动用比如政府发放消费券这样的手段来维持消费水平,不至于出现严重的收缩。更长远的办法恐怕还是要从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的角度来确保我们的消费支出增长跟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接近,或者说能够按照同步的方式保持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不断提升,我认为长期要从收入角度来。

4.说到要觉得长期来看提高收入,那您觉得提高居民的收入的方式和渠道在未来会有哪些?

张军:我刚才讲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为什么我这样说?一方面我们知道提高居民的收入可以提高居民的劳动报酬,因为大多数老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动报酬,那么劳动报酬就跟这些就业的单位、机构的生产率有关系。因此我觉得在基本的劳动收入层面上,工资还是要确保能够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不断的提高,所以中国的工资的形成机制要不断的优化,随着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确保工资的增长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能够同步,从而在我们的国民收入当中,劳动报酬的占比能够不断地提升,接近全球的平均水平,目前我们的水平还是偏低。

另外一方面我讲实际收入的时候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说我们也可以从成本的角度去提升老百姓的收入,例如可以减少老百姓在很多项目上面的支出压力,比如说育儿、养老、基础教育、医疗等等,在这些上面老百姓面临比较大的支出压力。那么这些支出的压力如果我们可以有一些政策确保,比如说我们在育儿成本上面能不能政府买单,国家买单,能不能在其他的基础教育、医疗、养老上面,政府可以分摊更大的这个比例,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成本压力,也相当于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所以我认为这两个方面都要成为我们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5.不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民营经济31条,还是接下来发改委的跟进的17条,其中很多过去我们都在各种各样的文件措施中见过。那么此时提及这些会对民间的投资产生多大的作用?

张军:我个人觉得中央的31条,其实对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尽管我们过去对民营经济出台过各种各样的有关j政策,但实际上可能落实层面上还有欠缺,这一次应该说是动了真格,因为这么系统的集成所有,而且基于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这么多年积累的问题逐一的化解提出的这样一种针对性强的政策框架应该说还是第一次。

这些实际上最后都是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委拿出非常具体的、可以执行的行动方案。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落实中央的意见上面,拿出非常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来,我想整个民营经济所依赖的政策环境,以及这个政策框架的可预测性就会大大增强。我想现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经常谈起的一些所谓政策的不连续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等这些问题,会从根本上得到彻底的改变。

6.您怎么看会议上“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和”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的表述?

张军:因为在我们国家包括国企、国资,再加上各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也是公共资本支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推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政府部门或者公共部门,它的投资应该具有引导的作用,在经济有下行压力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上面,我想我们国家的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国有部门占比较大,所以这个时候要稳住经济,还得让我们的公共部门,包括地方政府、国有经济要在这个基本的投资领域当中走在最前边,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因为稳定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总需求得到改善以后,经济慢慢地回到了基本正常的一个轨道,我想我们民营经济的信心就会得到大幅度改善,他们对经济的未来的前景也会开始抱有希望,这种情况之下民间投资也会更加活跃。所以这次强调说政府的投资要发挥引领作用,我想是蛮重要的。


文章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