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里,复杂多变的疫情态势、不间断的经贸摩擦,让占据全国四成的长三角外贸出口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而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这些外贸企业还好吗,新的一年,这个外贸行业又将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东方卫视《中国长三角》栏目就此展开了调查,并采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
常渊,浙江湖州一家物流设备制造公司的机修工,作为过年留工的工人,今天他领到了公司的新年奖励。出来打工十多年,今年是他第一次没有回安徽老家过年。“厂里组织了一些活动,比如说包饺子,让我们参加。不回去过年的有800块钱奖励。”想方设法留人,既是出于防疫的考虑,更因为企业实在缺人。常渊供职的德马科技出口规模在湖州全市排名前三,去年年初还曾一度全面面临停工,没想到没多久意外却发生了。
疫情催生了网络购物的进一步的需求。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网络购物的整个量进一步增加,导致对网购的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就会加大。所以现在海外的订单还是供不应求的。德马科技的外贸订单逆势上扬,去年增长近30%,还在6月完成了科创板上市。而它只是中国外贸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全国进出口从去年6月份起连续七个月实现正增长。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记录。不过梦寐以求的“爆单”带来的却不止于仅仅只是幸福。卓序,德马科技的CEO表示,劳动力是会越来越紧张。“假如说大家回乡的话,影响会更大。因为疫情,所以回来以后比如说还要隔离,那就会影响更大。”
订单涨、工人缺,一年一度的用工荒在这个春节里显得尤为剧烈。尚合德是苏州吴江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临近年关,当地的各大外贸的企业都面临工人短缺,最近他每天都忙着帮企业联系用工。尚合德今天联系的这家企业是吴江规模最大的外贸企业之一,为苹果、戴尔、惠普等外企生产计算机配套电子元件。员工总数近万人。企业表示,为了留人,准备了价值8万块的车子,还有电瓶车,让员工能够在除夕的时候抽大奖。还有相关的一些福利,在过年期间给员工大概2000块的奖励,花了很大的功夫留住老员工的部分。但新员工还需要麻烦人力资源公司。
尚合德表示,现在主要是工作的人员都是90后,00后出来工作的人多。他们追求的环境和岗位都比普通的员工要高,所以说他们的流动量大。这是一个缺口大的问题。“我们现在跟外地的劳务基地现在已经在沟通,年后初七初八就开始往外输送人员。”
去年企业所在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进出口总额排名前十,在这个传统的制造业发达地区,同样面临用工短缺。根据当地政策,年后返回的工人需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因此,许多工人开始选择在家附近就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发表了看法:“我们大概在2010年前后,实际上我们进入到一个拐点。面临年轻劳动力的这个供给严重不足的这样一个局面。那么你要找到这个合适的劳动力,包括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话。那么你要付出更多代价,所以工资在上升,上升速度非常快。”
统计显示,长期以来占据全国外贸出口近四成的长三角,外贸企业的用工缺口普遍都在10%以上,多的甚至要到30%。不久前前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则表明,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在内的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更加巨大。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
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铮在接受采访时说,春节期间也出台了一个政策,留在吴江过年的外地员工,组织他们开展技能培训,每培训一人,给企业300元补贴。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把员工尽量留在企业,这样的话也能缓解缺工的一些压力。
事实上劳动力缺失还只是中国外贸企业隐忧的“冰山一角”,全球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是让一切变得复杂起来。张华,浙江野牛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家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企业,外贸订单占比在九成以上。海外疫情肆虐,国外竞争对手停工,企业外贸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产品销往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目前我们这次疫情以来的话,总体销售还是可以的。增长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跟我们相同的竞争对手,德国的、美国的、日本的,他们的生产产能都是有问题的。”
而火爆的订单却把企业推向了一个更大的危机边缘。“这批货是到德国的,最近柜子(集装箱)缺的比较柜子缺的比较严重,大概估计出货率像这个月只有80%,有20%的货是没法出的。对企业来说损失蛮大的,这个就是现金出去以后就可以收回。出了晚了话,钱进来也晚了。”
外贸企业和货运代理们急的团团转,不仅因为找箱难,更因为运价也在持续上涨。进洋线基本上比以前要贵两到三倍,南美要高七倍差不多了。2020年也是全球海运物流最“疯狂”一年,尤其是在岁末。外贸企业里,头疼的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
英格索兰是吴江当地生产工业离心机的一家外贸企业。这两天,物流进进出口专员施淑娟有点着急。“原来在12月份的走约价的话,一个正常的普柜是在1800美元,到12月底的时候,我们的报价已经达到6650美元一个柜子。那这样的话光一个柜子的运费就增长了大概将近四倍的量。“施淑娟告诉记者,海外疫情继续蔓延,目前外贸企业运送的几乎都是“单程集装箱”。货送出去之后,箱子回不来,新的货就送不出去。
英格索兰吴江工厂总经理王军表示,因为舱位紧张,所以成本上涨两倍到四倍,是很大的一个成本压力。以出口到美国为例,以往空柜回运时间最多为7天,如今要21天。而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甚至要30天之久。海外码头的作业效率也受到疫情影响,其中跨太平洋航线受影响最大,最低时准班率仅为26.4%。船舶等待靠泊的时间长达一到两周,大量船只和集装箱滞留在码头。
而对于企业来说,挑战还不仅于此。“另外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我们材料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近几个月非常明显的,材料上涨非常快,铜、铁、钢这些上涨非常快。然后另一个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成本上有很大压力。”
去年上海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逆势达到4350万标准箱,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外贸对于世界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对于企业遇到的难题,商务部不久前表示,正会同各部门做好提升海运运力、提高中欧班列运输效率、增加集装箱供应、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工作,努力推动国际物流的畅通运转。“比如说我们能够通过拼箱,然后设计的优化在产品成本结构方面的一些改善,把这部分成本能够我们将化解掉。”
在嘉善,野牛工具的仓库物流通道空空荡荡。原本这里一天能有二十多辆集装箱车辆进出,如今两天都不一定能看到一辆。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出口物流的难题,让野牛工具CEO张华萌生了往回走的念头:“可能我们国内我们也会射销售网点或者线上销售。最终中国还是很大的市场。对内销这一块的话,我们自有品牌也会推出,希望我们内销每年有10%的增加。”
张军表示,因为很多企业其实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一直是继续保持他原来的出口扩张发展路径,还是进行向内扩张的这样一种选择,其实很纠结。未来15年,国内循环会创造大量替代需求,能够让过去专注于出口的一些企业,至少可以做到“两条腿走路”。
面对疫情带来的动荡,有人选择“转身”,有人选择“坚守”。自动化车间一旁的休息室里,常渊正在和老家的妻子视频通话,以解思乡之情。向常渊这样的熟练工,在这个春节里企业总算是留了一半下来,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对于未来,改变已经不可避免。
卓序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认为未来人口红利这个时代已经过掉了。所以我们公司IPO以后其中会有个业务延伸叫做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提供。那这个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就是为了让工厂少人化、无人化,然后增加效率。”德玛科技最新的生产车间里,机器人手臂,基于机器视觉的拣选系统等多台智能化设备已经进入最后测试阶段,实现少人化甚至无人化的智能制造工厂,企业的转型路正在加速。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长三角他是出口导向,他对机器替代劳动的这样一个压力应该是感受最明显的。所以他一定会走在自动化的,甚至于用机器人代替劳动力的这样一个技术的前沿。”张军分析说。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之下,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也在倒逼着外贸企业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占据全国外贸半壁江山的长三角也在做出选择。而这样的选择也许将会为全国的外贸企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文章转自:复旦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