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座谈会在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行
2003年10月17日上午,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下简称《决议》)座谈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三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老师张熏华、陆德明、张军、俞忠英、陈志龙、周伟林、孙立坚、李维森等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对《决议》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同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俞忠英老师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俞忠英老师认为,市场经济是所有人自由进入的经济。这与社会主义是相统一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经济的民主化。为了实现经济民主化,我们应反思原有的计划体制,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体制。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经济学人还有很多事要做。张熏华老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角度对《决议》进行了论述,并对农业生产力、环境保护、修宪问题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熏华老师认为,中国的改革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中国国情。陆德明老师对《决议》中的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形式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决议》中的“五个统筹”进行了解释。周伟林老师从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对《决议》中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陈志龙老师认为,现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完善阶段。那么,我们应如何完善呢?陈志龙老师认为,《决议》中的“七条任务”即为我们指出了发展方向。随后,陈志龙老师结合现实情况,对《决议》中的混合经济体制进行了分析。张军老师则结合自己的观察、体会,对目前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修宪问题、法律转型问题、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张军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金融体系发展、资本积累、资本回报等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孙立坚老师首先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决议》进行了探讨,认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难点在于“生产关系上”。同时,还加强对微观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孙立坚老师随后对中国现阶段的金融体制及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政府的职能定位进行了评论。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这需要理论家、实践家的不懈努力。在这次座谈会上,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决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学人必将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