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第十届“转型与经济发展”(TED)双年会成功举办

  •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1日浏览次数:

1DA30

2023年10月27日,第十届“转型与经济发展”(TED)双年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本届双年会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主办,来自全球知名高校的多位优秀经济学者在会议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讲座分为两个议题,分别是“城市与发展”和“劳动与发展”。

议题一:城市与发展

27日上午,讲座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王之主持。

尽管既有研究普遍承认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在空间上的分配效应还不清楚。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的马麟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公路与铁路质量的微观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空间一般均衡模型重新评估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不同地区的福利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初始的地区经济状况有较强的相关性,因而在评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分配效应时如果忽略了其在地区间的质量差异,则会高估对收入不平等的改善作用。

海平面上升严重地威胁到了一国居民的生存和财产安全,然而现有关于海平面上升会产生怎样经济效应的研究还较为稀缺。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秦雨利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9年宣布海平面上升会成为严重威胁这一事件为准自然实验,评估了其对于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因果效应。通过对比受影响房屋与周边2公里范围内其他房屋的交易价格后,他们发现受影响房屋的价格会显著下降,但政府公布的补偿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效应。此外,受影响房屋的长期折价率也会降低。

议题二:劳动与发展

下午的讲座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钊主持。

政府常会对移民规模进行控制,但其经济结果并不明晰。西北大学的Nancy Qian研究了《排华法案》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通过双重差分的研究设计发现,《排华法案》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华人的人口规模、劳动供给与收入水平。然而,作为法案主要支持者的美国白人群体却并未因此受益,其就业与收入水平也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排华法案》对于华人聚居的美国西部地区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地出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放缓,直至20世纪40年代该法案被废除。

上海交通大学的Yuta Suzuki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导致的土地错配问题是我国居民福利损失的重要原因。研究首先展示了三方面的特征事实:企业与劳动力数量在地区间不匹配;企业数量偏多的省份,其工业用地占比较高、价格较住房价格偏低;与企业数量相比,人口份额的变化相对较小。文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并以上海-江苏为例,分析了政府在不同目标下的最优工业用地比例。结果发现以GDP最大化为目标的土地政策会导致政府选择较高的工业用地比例,但这会抬高住房价格并降低居民的福利水平。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兰小欢的最新研究发现,财富的再分配会导致生育率提升,从而转化为未来更充裕的劳动力供给。研究指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推行的土地改革是当时“婴儿潮”产生的重要原因:经历更大规模土地再分配的地区,生育率有更为显著的提升。这进一步为80年代农村人口密度与非农就业率的上升做出了贡献。该研究为解释我国各地区在80年代工业化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

20F05

讲座期间,参会师生积极提问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获益良多。

撰稿 | 申洋 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