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青年经济学者沙龙系列——第1期:中国经济的人口结构与内需不足:一个中期视角

  •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3日浏览次数:

2023年4月20日晚,由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FPRIM)主办、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智库(RICE)协办的青年经济学者沙龙系列第1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5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期沙龙的主讲嘉宾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章元,点评嘉宾为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

沙龙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建峰主持。复旦经院鞠高升副教授、章逸然博士、复旦发展研究院石烁博士以及现场观众随后点评并提问,章元教授和张军教授对提问一一解答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章元教授首先对人口红利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作出了分析。他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虽然在快速发展,但并不是经济高质量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深层原因在于,中国仍然保持高储蓄率,人力资本也在不断提升,这些积极因素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提供了重要基础。章元教授深度分析了中国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近年来中国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率上升速度较快,人均负债在快速上升,资产结构中以房屋资产为主,而金融资产占比较低,因此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并未显著改善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随后,章元教授对于居民的资产负债率快速攀升的原因及其对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学界要更多关注高储蓄率下的资本配置效率问题。

最后,章元教授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对如何提振内需提出了自己的相关政策建议。例如,他分析了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城市集中等对于消费的影响。例如,低技能劳动力被服务业吸纳以后会增加就业机会,并且提高简单劳动力的工资,缩小与高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从而增加劳动收入占比。二产能够降低劳动收入比,三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从而改善收入分配和刺激需求。因此,要更加注重就业结构和初次分配对刺激消费的基础性影响。

针对章元教授的分享,张军教授作了精彩且深入的点评。张军教授肯定了章元教授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进一步指出高储蓄率是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他认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高速增长时期主要依靠固定资本形成来驱动经济快速发展。也就是说,东亚模式的一个典型特征表现为高储蓄率,进而出现更高的资本形成率。诸如中国这样的很多后发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的经济追赶,原因之一就在于其高储蓄率。张军进一步建议,理解中国当前内需不足的根源需要学界重新审视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唯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深刻改革才是应对内需不足的根本之道。

在点评问答环节,鞠高升副教授分析了ChatGPT对就业的影响,章逸然博士分享了中国创新体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石烁博士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给出了制定提振消费政策的建议。现场同学就青年人就业、创新激励制度和中国提振内需政策等话题提出了精彩的问题。章元教授回应认为,应对消费不足的根本是依靠深化改革,并强化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以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发展。张军教授最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增长奇迹的关键在于参与了全球化,未来的中国应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撰稿|闫明慧、石烁

审校|章元

摄影|李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