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津龙:温州模式: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3日浏览次数:

2011年6月21日晚六点半,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第一财经媒体支持的“CCES中国经济调查”公开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205报告厅举行了第二场讲座。

此次讲座由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教授担任嘉宾。他为复旦师生带来了名为“温州模式: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彩演讲。讲座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教授主持。
 
何为温州模式?
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而在温州不管是个体户,家族式企业,还是公司集团,产权一直是私人的。这是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马津龙教授谈到,温州模式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阻力,特别是关于其姓社姓资的争论。但是温州模式是好的,因为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温州从浙江最贫穷落后的地区变为该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
温州模式从哪里来?
马教授认为,温州模式完全是在一种自由发展条件下形成的自发的秩序,是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而为什么独独温州形成了这样一种自发的秩序,而不是其它地区?这源自于温州一直以来的较为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如重商的价值取向,创业精神,竞争意识,以及交往中的平等的观念,信用意识和合作精神。因此,温州这个地方受到这种正统的传统文化影响相对比较少,温州的民营化、市场化的倾向,即使在计划经济年代一直存在的。温州模式可能就是这样一种路径依赖造成的结果。
   
温州模式到哪里去?
温州模式作为一个先锋,体现出的是民间的力量,市场的力量。马教授认为,温州企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而是受到所处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说整个中国现在处于这种状态,长期停滞在这里,温州要深化下去也比较难的。同时,温州的地理位置,使其受到的生产要素的约束是非常严峻的;温州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进入航空、电信等垄断产业也是受到了很强的制度性约束。虽然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实际上提高了这个行业的效率,可是会受到垄断产业内的封杀。温州只能在这样一种约束条件下发展。而对于国有垄断部门,需要从上而下的、加大力度的改革。
   
主题演讲结束后,李维森教授和周伟林副教授分别做了简明扼要的点评。他们认为温州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性力量,其发展的确受到了制度性改革的制约;提出了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温州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的疑问。在现场提问环节,马津龙教授和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现场气氛非常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