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复旦大学RICE-CCES公共政策讲座第7期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讲座由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分享了他关于FDI和对外开放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张延人博士主持了讲座,来自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以及其他院校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参与了讨论。
姚教授首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介绍了中国自1970年代末以来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历程,并阐述了自己的研究背景。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两者的联系。Bhagwati(1994)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规模和发挥的作用随着一国对外政策,即是采取出口导向战略(EP)还是进口替代战略(IS)而改变。 Balasubramanyam等(1996)证实,外商直接投资在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大于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与强调储蓄和投资的早期后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式和强调技术进步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模型(Slow,1957)不同,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Romer,1986,1987;Lucas,1988)。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经验研究强调出口与增长的联系(Greenaway and Sapsford,1994)、外商直接投资与增长的联系(Chuang and Hsu,2004;Lardy,1995),或者考察三者间的三角关系(Yao,2006)。虽然现有文献对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但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过程做出贡献的具体机制尚未有很好的研究。
姚教授在他的研究中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视角提出并验证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两个假设:(1)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减小国内生产的非效率, 是提高生产技术效率的推动器;(2)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加快国内技术进步, 是生产前沿的移动器。因为这种双重作用, 所以外商直接投资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虽然都被看作是生产过程的基本生产要素,但二者在以下两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加快了东道国采用通用技术(GDT)的速度;外商直接投资本身包含东道国所没有的新技术和专有技术。通用技术是影响全球经济系统的一种技术发明(或突破)。其典型例子包括电脑、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等。工业化国家是采用通用技术的领先者,他们的经验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转移到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为了与跨国公司竞争,国内企业必须通过“看中学”学习它们先进的组织与管理经验。同时,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缩小实际产出和稳态条件下生产前沿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本身承载了东道国所不具有的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将东道国的生产前沿提高到新的水平,使同样数量的物质投入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当然,姚教授认为,这种效应的产生是有前提条件的,即东道国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积累足够的人力资本、改善基础设施等。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撰稿人:张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