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日,第11期RICE-CCES公共政策讲座“从新开发银行看全球多边开发金融的发展“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顺利举办。会议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主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进行了主旨演讲。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伟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军梅、副书记尹晨、院长助理李丹、卢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晏等数十位相关专家,众多同学和校友参与了讨论。
祝 宪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运营官
首先,就国际开发金融格局的变革问题,祝宪先生结合自身在世界银行多年的职业经历认为,人们对传统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作用有理性的判断,对于新型多边金融格局的出现的客观性应有清晰的认识。值得肯定的是,在二战结束后,传统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关键性的资金支持、技术援助和政策建议。但是,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发展中国家普遍开始意识到:在理念层面,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代表的政策体系不能充分反映每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具体国情,发展中国家应勇于走出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在操作层面,发展中国家不应仅仅处于被援助的角色定位上,而是需要话语权,需要与发达国家一同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的构建中来。由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多年从事发展事业的有识之士形成共识,那就是应该建设一个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实际需要的新型全球多边发展金融格局。在这一背景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便应运而生,新型全球多边开发金融格局初现规模。
其次,就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创立而言,祝宪先生认为其意义在于两点:其一,这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成立多边发展机构,第二,新开发银行的理念是包容与开放,这对传统体系是有益补充。具体而言,金砖银行是由中国、印度、南非、俄罗斯和巴西,各出资20%共同发起成立的,总部设在上海。第一任行长由印度银行家瓦曼·卡马特先生担任,其它四个国家各委任一位副行长。祝宪先生希望,新开发银行能够成为21世纪的新型开发银行,告别仅仅承载官方援助的传统银行模式,而成为传播平等伙伴性关系理念的新型银行;新开发银行的管理应更加扁平化,业务运营应拒绝官僚化,同时应该积极面向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祝宪先生向复旦大学的学子们递出了热情的橄榄枝,邀请有志于全球发展工作的人才加入到新开发银行工作中来,为建设一个繁荣与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最后,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祝宪先生就传统开发金融机构话语权结构、新开发银行成员国体系和项目运营、以及中国与新开发银行的关系等问题与现场专家进行了深入坦率的交流。
张 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教授提出,传统开发金融机构领导人往往由相关发达国家任命,那么在新开发银行中,中国会不会有相对更大的影响力?祝宪先生认为,中国始终遵循多边原则,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另外四个成员国的总和,但中国将按照20%的出资比例与其它成员国一样享有应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尹晨教授关心金砖国家体系与新开发银行的关系。祝宪先生认为,金砖五国经济情况是异质的,新开发银行将更多从现实问题出发,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出一条成功的路。
周伟林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周伟林教授关心新开发银行的业务市场化问题。祝宪先生认为,市场性项目的开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成立初期,新开发银行可能更为重视政策性的项目或者发展性的项目。张惠岩博士关心新开发银行如何平衡项目的盈利性和持续性。祝宪先生表示,新开发银行虽然不以盈利为核心目的,但也重视项目组合的绩效表现,在操作上可能利用积极的投资策略来平衡利润较薄的长期贷款项目。
王立坤先生关心中国认缴资本金的筹集渠道及其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祝宪先生表示,中国认缴资本金来自财政部,并且是分七年付清,祝宪先生相信,十亿美元的资本金对于我国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言,并不构成决定性影响。
祝宪先生还就新型多边开发金融格局的竞争性、新开发银行的绿色金融原则以及新开发银行的人才选拔与生涯发展问题与在场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讲座获得了圆满成功。
在讲座之前,祝宪先生与我校党委副书记陈立民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李丹副教授、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副教授等人进行了亲切的会面和交谈。
祝宪先生访问我校,意欲支持和推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与复旦在国际人才培养、实践实习、信息共享、合作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校银合作空间广阔,学校可以利用教学科研优势为银行发展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银行则可以为金融等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高水准的实践教学机会,进而成为一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复旦经济学院愿意通过设立专项研究、联合培养等合作方式,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构建一个丰富而全面的校银合作体系,校银双方承继各自优势,加强互利合作。
(撰稿人:叶繁、石烁、史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