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产业政策在经济增长、转型与升级等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产业政策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过去所执行的产业政策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既有的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着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对于破解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8月21-22日,“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办,货殖365经济研究社、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协办,同时获得《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文汇》、《经济学季刊》、《China Economic Journal》等国内一流期刊的支持,来自国内外学界、业界、政界的二百余人参与了本次会议的研讨。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教授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石磊教授分别致辞。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寇宗来主持了会议。刘承功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造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也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们也注意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需求不振,出口急剧下滑,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是中国决策者、知识界和产业界共同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形势下,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的智库功能,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对于产业政策的总结、反思与展望适逢其时,希望高校教师能够基于扎实的学术研究对国家在政策制定方面建言献策,帮助国家多出好政策,避免坏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理论的创新和突破。石磊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政策在各个发展阶段、各个经济领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弊端和问题、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在新的时期,亟需学界、政界、业界以广阔的视野、综合多种视角,科学客观地反思产业政策的制定,探索产业政策的未来方向,推动中国经济的进步。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原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林毅夫教授做了题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的方法》的主题演讲。林毅夫教授指出:谈及产业政策,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尽管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是所有中等收入国家的共同愿望,但是,二战以来,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都未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与此同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政府都采用了某种形式的产业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大多数政府都失败了。追根溯源,是因为多数国家未能利用后发优势来实现快速增长。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观察和观点是:一个经济体在每个试点上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是内生于经济体的禀赋和其结构,技术相适应的软硬基础设施因此也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国家陷入低收入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是由于其结构未能有动态的变迁,遵循一国每一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发展产业。而要实现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相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的政策目标就是,帮助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竞争优势产业,对于失掉比较优势的产业则帮助其转型、转产或退出。根据和世界产业技术前沿的差距,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可分为追赶型产业政策、国际领先型产业政策、退出型产业政策、新技术引发的弯道超车型产业的产业政策和国防安全战略型产业的产业政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追赶国家的产业政策,基本都以其他要素禀赋结构类似、人均收入稍高国家的产业为学习样板。根据上述思路,新结构经济学提出了制定追赶型产业政策的六个步骤。林毅夫教授指出,只要政府有正确的产业政策,扶持私营领域遵循本国的比较优势发展,利用后发优势,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有潜力高速增长数十年,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高收入国家。而在这方面,新结构经济学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和帮助。
在随后的两天会议中,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院研究院院长贾康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研究员分别做了题目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互联网时代产业技术创新”、“产业政策与供给侧改革”和“产业政策与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的主题演讲。国内学界、政界、业界的专家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围绕“对现行产业政策对总结与反思”、“产业政策与长三角区域的协调发展”、“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产业政策与过剩产能”和“面向未来的产业政策研究”五个板块展开了精彩、激烈的讨论。参加圆桌会议讨论的专家有: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黄益平教授、王勇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蒋传海教授、鞠建东教授、陈杰教授,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李维森教授、车嘉华教授、华民教授、石磊教授、寇宗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教授、张杰教授,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潘士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春教授、潘英丽教授,上海社科院权衡研究员、左学金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陈斌开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朱天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昌文研究员,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经院客座教授肖林研究员,博海资本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熊世伟研究员,上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赵刚研究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傅蔚冈研究员,麦格理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编刘学军,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晓野等。此外,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汇报了各自有关产业政策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参会的二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地方政府的管理者以及从事产业政策规划的相关代表也在提问和茶歇期间就相关议题与发言嘉宾进行了积极互动,就目前社会比较关心的各类产业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此次会议可谓是名家云集,既有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产业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官员,还有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具有“切身感受”的业界精英和投资专家。大家齐聚一堂,热烈研讨,通过思想的碰撞,对产业政策相关问题的认识渐趋深入。今日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在艰难探索,此次会议的研讨不仅总结和反思了产业政策的成就与不足,而且展望了未来产业政策的制定目标和制定原则,对于深刻理解产业政策的本质、推动产业政策的科学制定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