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RICE-CCES沙龙系列 第17期 :中国经济的资源错配:空间和所有制的视角

  •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5日浏览次数:

2017年9月12日,第17期RICE-CCES沙龙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沙龙由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RICE)和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联合举办。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钟宁桦做主旨演讲。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以及其他单位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了本次沙龙。


朱智豪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朱智豪主持。朱智豪教授分别介绍了两位主讲嘉宾,并有请第一位主讲嘉宾陆铭教授进行今天的演讲。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演讲环节,陆铭教授首先从区域发展的角度使用详细数据和生动的图表,回顾了中国经济在过去10多年走过的路,指出中国经济的症结在于空间错配。而这主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往高处走,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资源往西部发展,却是政府以政治力量要求经济资源均匀分布的结果。第二,资源错配导致效率恶化,TFP增长放缓。2003到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上升,生产要素数量增加,TFP增长速度却在下滑,说明资源配置存在错配问题。而这个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政策所致。第三,地方债务急剧增加。地方的建设资金大量是地方政府债务,都是生产型且回报很低,债务不断累积但是没有钱还。大量新城建设于人口流出地,而人口流入地的土地供给反而在收紧。接着陆铭教授从房价的角度谈到空间错配的房地产市场,并指出,中国楼市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空间错配:有需求的地方没有供给,有供给的地方没有需求。一些沿海城市房价上升使得生活成本上升,抑制了人口流入,造成劳动力短缺,这种短缺不是“刘易斯拐点”,而是政策扭曲。然后陆铭教授用“中国经济的欧洲化”来分析中国政府的债务问题,数据表明,中国越低收入的地方债务-GDP比重率越高。债务/GDP最高的贵州达到90%。看中国的问题,不能看总量,中国房价高的在东部,债务高的地方在西部。其根本问题就是地区错配问题。最后陆铭教授从统一、发展和平衡三个方面对中国空间错配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说:1、统一要实现统一货币区、市场一体化和中央-地方关系的责、权、利关系的优化。2、发展要利用城市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和技能互补性。3、区域间的平衡发展要基于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要从地区之间总量平衡转向地区人均平衡,在“集聚中走向平衡”。要促进地区间高度分工,使得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钟宁桦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钟宁桦教授从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角度,使用比较新的数据研究了中国的资源错配问题。首先,钟教授由老龄化问题引出了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对于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接着,钟教授重点从金融资本配置效率的角度给出当前中国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直观感受,进而详细说明了当前中国存在严重的资源错配问题,并使用数据表明整体杠杆率的不断上升、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和金融不支持实体的现象。中国的问题不能仅仅从总量上来看,细节来看,私营部门杠杆率不高且持续下降,而国有部门前500家企业占据了大量的杠杆份额且效率不高,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资源错配与浪费。接着钟教授反驳了国有企业不能去杠杆、去产能,以改善资源配置的一系列理由。具体而言,说法1:“国企创造就业?” 数据显示私营部门承担更多的就业。说法2:“国有企业要保增长?”国有企业2016年年初大幅增长,主要因为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这种GDP的上升是没有质量的、是浪费。说法3:“要为国企解困?”结果表明,“僵尸企业”占据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其结果是挤占了健康高效率企业所能获得的资源。最后,钟教授从国有企业去杠杆,国企改革要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提问环节,钟教授和陆教授就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前中国企业利润与风险、影子银行和东北地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中国政府信用影响了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置,并加大了金融的系统性风险;陆教授指出东北地区发展现象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东南沿海更具有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结果,一些表现出的困境是因为既有的体制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完善来解决,一味的对劣势产业或企业进行扶持并不是最优的政策,中国需要走兼顾统一、平衡和发展的道路。

本次沙龙演讲和讨论的内容对理解中国的资源错配问题非常具有启发性,沙龙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刘晓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