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统计研讨会 · 专题六:国际收支统计

  •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1日浏览次数:

 

2017年12月1日下午,中国政府统计研讨会之专题六“国际收支统计”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14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CDC)联合举办。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国际收支统计一处韩健处长做主旨演讲,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教授担任主持,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教授做开场介绍与总结,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参与了讲座与讨论。

许宪春教授在开场介绍中指出,国际收支统计是宏观经济四大账户之一,是观察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第一,国际收支统计包括对外经济交易流量和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存量,二者是国民经济核算所依据的重要资料。第二,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开展贸易增加值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相信本次报告能够帮助学界更好地了解国际收支统计工作。

韩健处长以专业、严谨的风格对国际收支统计的框架、原则、中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发展和最新数据进行了详尽地阐释。

1.国际收支统计的框架

从国际收支统计的定义入手,对其框架进行了全面介绍。国际收支统计的广义概念就是国际账户,包括流量和存量统计。其中,流量统计表现为国际收支平衡表,存量统计表现为国际投资头寸表。从狭义的角度看,人们一提到国际收支,往往指的是流量,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统计是中国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一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关系提供了一个综合框架。首先,它是宏观经济四大账户之一,是了解涉外经济发展状况的手段;其次,它是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最后,它是国际比较研究的重要资料。做好国际收支统计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职责。

2.《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的变化

2009年《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以下简称“手册第六版”)的发布是近年国际收支统计工作的一项重大变化。

与第五版相比,手册第六版的关键变化在于:第一,考虑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特别是金融和技术创新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第二,强调国际投资头寸和资产负债表方法的有关变化;第三,加强国际账户统计和其他宏观经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对部分概念进行调整,如将“所有权变化”原则调整为“经济所有权变化”原则等。

3.中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实施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中国国际收支统计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负责,外汇局按季度编制和公布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

中国的国际收支统计框架包括通过银行进行的涉外收付款统计、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专项调查、其他部门行政记录和国际组织统计。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外汇局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包括计算机自动校验和人工经验校验、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核查,并发布数据核查规则供申报主体自查使用。在数据发布方面,外汇局除按季度发布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外,还按月度发布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及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按季度发布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和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负债,按半年度发布中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分国家地区)等国际收支相关统计产品,满足社会各界对对外部门分析的需要。

4.解读中国国际收支数据

2017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重现“双顺差”,外汇储备稳步回升。截至201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568亿美元,较2016年末上升463亿美元。2017年下半年,预计我国经常账户将维持较合理的顺差规模,跨境资本流动保持总体稳定。未来在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对外开放逐步加深、市场预期进一步趋稳的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将更加稳固。外汇管理部门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开展工作,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积极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与会师生还就中国对外证券投资数据采集、投资收益差额为负、净误差与遗漏成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撰稿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石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