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下午,中国政府统计研讨会之专题五“人口普查与人口抽样调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805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CDC)联合举办。国家统计局人口司李希如司长做主旨演讲,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范剑勇教授担任主持,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教授做开场介绍与总结,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参与讲座与讨论。
李希如司长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首先,李司长指出人口数据是反映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的信息,具有人口学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通过开展统计调查、行政记录加工和大数据挖掘来获取人口数据,涉及部门包括国家统计系统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人社等涉及人口群体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部门)。统计系统开展的统计调查包括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构成目前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人口统计调查体系。通过人口普查全面获取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等信息;以普查为基础,通过抽样调查获取人口的变化情况,推算非普查年度的人口数量、分布以及各种结构特征及其变化。
然后,李司长分别详细介绍了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人口普查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对一国或一国内某一明确划定地区的所有人口进行调查,从而收集、汇编、评估分析、公布或以其它方式发布相关人口数据的整个过程。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体现在人口普查是获取全国以及小区域全部人口数量和特征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口统计的重要支柱。但普查要做到人头不重不漏、信息准确完整,难度很大,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普查总体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分别在1953、1964、1982、1990、2000、2010年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其中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一次按照国际做法开展的现代化普查。而人口抽样调查是为了满足对年度人口数据的需求,目前共开展了4次1%人口抽样调查,29次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1%抽样调查以地级市为子总体设计,1‰抽样调查以省为子总体设计,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分层、多阶段、概率比例、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2005年以前,每年调查样本独立设计抽取,2006年起,采取五年周期性设计,年度间样本50%轮换的方式。通过调查,推算人口年龄、性别、民族、婚姻、受教育、迁移流动等分布结构特征,以及出生率、死亡率等变化情况,发布每年的人口主要指标,并对城镇化发展等进行监测。
接着,李司长介绍了人口统计数据产品。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单独出版汇总资料;年度人口变动调查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上发布。除汇总资料外,还抽取人口普查(1982-2010)和1%人口抽样调查(2005,2015)的微观样本数据带,供研究使用。此外还开发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最后,李司长对人口统计做出了评价与展望。源头数据质量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人口统计的对象是住户和个人,源头数据采集的方式是调查人员上门入户询问登记,住户的配合、调查员的能力和责任心是保证源头数据质量的关键。人口统计现场调查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对象复杂、情况多变,人户分离,一户多房,人口流动大,找人难;隐私意识、安全意识强,配合意识弱,找到人进门难、获取真实信息难;调查员需要临时“聘用”,工作强度大、待遇难落实,积极性和责任心不高。但总体上看,我国人口普查同其他国家相比,是高质量的。通过人口抽样调查对总人口、出生、死亡人口的推算是准确可靠的,较好地反映了人口数量及主要结构特征的变化。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关键解决基层源头数据采集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创新方法手段,强化数据评估。强化抽样调查的数据估计推算,提高估计精度和数据衔接性,丰富数据产品。
在总结中,许宪春教授指出人口普查与人口抽样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口对于一个国家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把人口的规模、结构搞清楚,还有把劳动力的资源摸清楚,比如劳动力调查当中的核心指标失业率,这些对于我们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口规划,服务于就业等一系列的政策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人口普查在整个统计当中还起到一个非常基础的作用。比如住户调查在抽样的过程中,其调查小区是以人口普查确定的普查小区为基础确定出来的。另外人口普查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从82年开始的现代化普查,充分借鉴了国际上的经验,也是按照联合国相应的一些规则去做的,并且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相对来说质量还是比较好的。
在提问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同李司长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关于流动人口的数据方面,李司长指出目前普查项目里有户籍地、出生地、五年前常住地、人户分离原因、分离时间等信息可以反映人口的迁移流动情况。但没有对迁移流动的过程做系列的跟踪调查,相比较而言,农民工调查等专项抽样调查在这方面针对性更强。对于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抽样调查质量问题,李司长强调05年的1%抽样调查中漏报率比较高的原因在于,随着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包括配合以及主观、客观上的因素,再加上当时调查方式是由调查员根据现场询问判断确定是否为本地常住人口来进行登记,,容易造成流入人口的漏报,之后汲取了05年的教训,做了不断的改进,10年采取户籍地和流入地两头登记,对提高数据质量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撰稿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