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RICE-CCES“中国大问题”讲堂 · 第12期 :许宪春:数据创造学术价值:如何正确使用政府统计数据

  •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8日浏览次数:

2017年9月26日晚,第12期RICE-CCES“中国大问题”讲堂“数据创造学术价值:如何正确使用政府统计数据”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如期举行。

吴建峰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本次讲堂由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RICE)和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联合举办。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教授做主旨演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做点评发言。讲堂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吴建峰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堂吸引了包括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老师、校内学生和校外人士200多人参加。

许宪春 教授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针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使用政府统计数据来分析和探讨中国经济社会问题,许宪春教授认为政府统计数据是宝贵的经济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一方面,学者们利用政府统计数据做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容易错误使用政府统计数据,进而得出容易遭受质疑的研究成果。为此,许教授就如何正确使用政府统计数据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这包括:1、如何正确选择政府统计数据;2、如何准确了解政府统计数据的分类标准、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和采集方式;3、如何准确理解政府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4、如何准确把握政府统计指标的适用范围和相关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

许教授建议学者们要学会正确选择政府统计数据,包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尤其是选择质量较好的统计数据以及选择具有一致性的统计数据。比如中国粮食产量统计指标中国家统计局系统通过抽样调查方法获取的数据比有关部门通过逐级汇总的方法获取的数据质量高。再比如,在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问题时,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与另一个国家从这个国家的进口数据之间存在差别,甚至是明显的差别。一个可供选择的办法是,选择每一个国家的出口数据或者进口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避开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与另一个国家从这个国家的进口数据之间的差别给研究造成的两难问题。

就如何准确理解政府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问题,许教授通过例证进行说明。在进行收入分配国际比较研究时,有研究者将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与某些发达国家的雇员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进行比较,得出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比某些发达国家低的不合理结论。许教授详细说明了,在统计口径范围上,中国的劳动者报酬与某些发达国家的雇员报酬存在很大区别。如果不了解清楚这些差别,就很容易像一些学者那样得出偏颇的结论。

另外,许教授还强调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学者准确理解政府统计指标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变化的重要性。比如在中国收入法GDP核算实践中,劳动者报酬的口径范围就发生过变化,具体表现在对个体经营户的劳动者报酬口径范围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进行过两次调整。

许教授还详解了如何准确把握政府统计指标的适用范围和相关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在演讲中,他通过举例来阐述该问题。比如在研究投资时,存在两个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主要服务于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反映相应的投资规模及其详细结构情况,并不适用于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总量及其在最终需求中所占比重情况。二者在口径范围、资料来源和数据表现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如果误用指标那么研究结论很可能就会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

张  军 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点评环节中,张军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尤其是对国家和省级层面的GDP核算中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计算问题和许教授进行了探讨。许教授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在GDP绩效考核的激励下,部分地方官员有动机去夸大投资数据以获得更好的政绩,从而导致部分地方投资数据高估。同时,许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统计系统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国家统计局系统采集基础数据的方式已经发生并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统计数据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在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同许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尤其针对广大年轻学者最为困惑的问题,许教授进行了详细耐心解答。


撰稿人:刘晓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