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第735期】邢予青: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战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浏览次数:

2025年9月18日下午,第735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的邢予青教授,报告题目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战”。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陈钊老师主持,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邢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自2018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特朗普政府提出“对等关税”政策,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战。与以往的贸易冲突不同,此次贸易战发生在全球价值链高度嵌套的背景下,中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中心,更是众多美国跨国企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如何理解和评估“对等关税”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对中美双方乃至全球经济的冲击,成为学界与政策界关注的焦点。为此,邢教授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中美贸易战展开了系统分析。邢教授简要介绍了美国“对等关税”的逻辑与实践:特朗普政府以所谓“公平贸易”为名,大幅提高对华关税,试图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制造业回流和贸易再平衡来获益。而中国是唯一坚决反击美国关税霸凌的国家,同时在关税减让、外资开放及签署阶段性贸易协议方面释放善意,以展现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立场。进一步,邢教授阐释了全球价值链在中美贸易冲突中的作用:大量对美出口产品本质上是美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中的一环,例如iPhone、耐克鞋、沃尔玛供应链等,“中国制造”是美国公司品牌、技术和销售网络运作不可或缺的环节。邢教授通过苹果、沃尔玛等企业的实际关税成本和股价波动,说明“对等关税”最终形成了对美国企业自身的“回旋镖效应”。此外,邢教授还强调了供应链重构的难度:虽然美国提出制造业回流和供应链多元化,但短期内难以替代以中国为核心的价值链结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链的进口数据也印证了这种结构性依赖。最后,邢教授提出了国际合作的前景:在中美对抗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应继续通过降低关税、深化市场开放和积极参与多边机制,来强化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推动中日等区域合作,构建更加稳定和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