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下午,第722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经济系的崔巍老师,报告题目为“Risk-taking with Financing Constraints”。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许志伟老师主持,赵腾宇、丁晖、左雪静老师、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崔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在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下,企业是否会因此加大风险投资,例如增加研发投入或推出新产品?现有研究对此并无一致结论。通过构建一个分析框架,这项研究揭示了金融状况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行为,这类行为由杠杆化收益及其关联风险所塑造,而融资约束的影响则具体包括估值效应与源于(加杠杆的)“寻求收益”效应。研究发现:信贷条件的改善对生产中风险偏好具有双重效应,既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这类行为。具体而言,当利率下调时,低利率环境下企业风险承担意愿反而降低,而在高利率环境下则更倾向冒险,这导致利率水平与企业收益差异分布在宏观层面呈现非单调的倒U形关系。这就意味着,低利率并不总是能有效激励企业承担更多风险,尤其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原因在于,技术前沿是内生演变的,且受到金融环境的深刻影响。因此,理解中期内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估低利率政策的效果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当利率进一步下调时,经济反而可能出现收缩效应,这为当前的低利率政策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当个体的冒险行为(如研发)能提升社会整体生产效率时,全要素生产率与IS曲线(投资-储蓄曲线)同样表现出倒U形形态。所以,最优利率水平可能存在,其由企业之间的收益关联度与信贷约束共同决定。因此,通过调控资本品的可质押性以及影响企业风险项目收益关联性等金融监管手段,可以有效塑造利率政策的传导。

在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