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第713期】Michael Rubens:Welfare Effects of Buyer and Seller Power

  •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5日浏览次数:

2025年3月4日下午,第713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ichael Rubens老师,报告题目为“Welfare Effects of Buyer and Seller Power”。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胡博老师主持,奚锡灿老师、陈钊老师、吴建峰老师、李婷老师、章逸然老师、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Rubens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学界对企业的买方势力的关注日益增长,无论是在劳动力市场还是在纵向关联产业中。买方势力对福利的影响取决于所采用的纵向模型。Rubens老师的研究团队首先在统一框架下对买方势力与卖方势力的福利效应进行理论刻画。具体而言,Rubens老师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基于线性定价合同的双边议价框架,上游企业以批发价格向下游企业出售商品。这个模型包括垂直行为模型的双重视角:垄断性议价,也就是下游企业主导产量决策,反映卖方市场势力;和买方垄断性议价,也就是上游企业掌握产量控制权,体现买方市场势力。该模型的核心创新在于突破传统文献假设局限,引入递增边际成本机制,从而可以兼容工会谈判、合作社运营以及企业层面的成本等现实场景。当上游供应商面临递增边际成本时,买方的议价能力会影响上游的产量,从而导致整个市场的供给问题。这意味着,边际成本在谈判和供给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单边或双边市场中的博弈。这个模型既考虑了买方势力导致的买方垄断扭曲,也考虑了卖方势力导致的双重边际化扭曲。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型不是通过假设强加这些垂直扭曲,而是允许其基于模型的基本要素内生地产生。研究表明,上游供给和下游需求的相对弹性是决定买方或卖方势力是否造成市场势力扭曲的关键因素。其次,Rubens老师的研究团队提出量化买方势力与卖方势力对无谓损失的贡献程度的实证方法,并将研究框架应用于德克萨斯州电厂的煤炭采购。利用丰富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发现83%的扭曲来自煤矿的垄断势力,其余部分归因于电厂的买方垄断势力。

在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