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下午,第671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Manfredi M.A. La Manna教授,报告的题目为“A von Nuemann critique of the Kremer-Maskinmodel of 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陈钊教授主持,申洋老师和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La Manna教授首先介绍了由Kremer于1993年提出的生产的O型环理论。该理论是关于环境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的理论。简单来说,该理论认为环境条件(如气候、地形等)会影响到生产中所需的技术和劳动力的选择。这种影响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即环境条件影响技术和劳动力选择,而选择的技术和劳动力又会影响环境条件,由此形成一个循环。这个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环境和生产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随后,La Manna教授进一步介绍了Kremer和Maskin(1996,2003)对生产的 O 型环理论的扩展,并将其应用于跨国生产模型。也就是说,不同国家的环境条件会对生产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生产决策。例如,在全球化对技术和劳动力选择的影响方面,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往往会选择在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生产,这可能会涉及到选择不同的技术和劳动力。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跨国公司可能倾向于采用相对简单的生产技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这可能导致该地区的工人得到较低的工资,并且缺乏高技能的工作机会,从而加剧了收入和就业的不平等。又如,从贸易和市场准入的角度来看,全球化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更激烈的竞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可能在全球市场上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先进的技术,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难以与之竞争。这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受到挑战,从而加剧国内的经济不平等。由此,扩展的生产的O型环理论就得出了一个重要结果,即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在多个国家雇用工人,这既会导致全球生产的增加,也会导致各国收入不平等的加剧。而La Manna教授受到冯-诺依曼于1956年提出的系统可靠性理论的启发,指出Kremer雷默的原始生产的O型环理论和Kremer和Maskin的扩展生产的O型环理论都提出了在多种情况下的次优均衡。这篇论文的关键信息是,微观经济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资源的最优化而不是最优分配。
在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