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下午,第656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经济学院614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薛萌老师,报告的题目为“Values of China”。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王永钦老师主持,刘宇老师、吴建峰老师、王之老师、陈钊老师和部分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薛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中国具有独特的经济发展轨迹,不仅经济高速增长,而且政治保持稳定。为了理解这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非常有必要强调文化规范在其中的作用。奥利弗·威廉姆森的社会分析层次指出,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其改变耗时长达100甚至1000年。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对当今影响深远。在今天的讲座中,薛老师通过若干个案例分析了中国历史的深刻影响。第一个案例利用中国历史上独特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变化和独特且翔实的历史数据,检验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表明,始于1712年并且持续200年之久的地方科举配额制度显著缩小了历史上的弱势地区和优势地区在学术竞争力上的差距。并且,这一效果在科举制度于1905年废除之后,历史上的弱势地区和优势地区在学术竞争力上的差距又扩大了。然而,部分政策效果持续存在,并溢出到中等教育。第二个案例研究了中国古代的纺纱与女性地位提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纺纱更普遍的地区,女性的地位更高,出现了更多的招婿和倒插门等现象。第三个案例探讨了中国在龙年2000年出生的人口相对于1999年激增了50%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龙年现象”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龙年现象”最为显著。这些城市拥有更高的收入,更高的平均教育水平,以及更好的就业前景。第四个案例研究了清代文字狱对社会资本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文字狱作为一种政治压迫,减少了地方公共品的供给,增加了政治参与。随后,薛老师介绍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利用神话传说评估不同地区和时代文化特征的变化。人们的信念会反映在代代相传的神话传说中,神话传说中包含更多反社会内容的地区,当地人的反社会行为也确实更严重。总之,薛老师的讲座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对经济长远和深刻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和独特的角度。
在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