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第623期】陈婷:Subsidizing High-Rises for Growth or Vanity?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Chinese Skyscrapers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5日浏览次数:

2022年6月14日下午,第623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腾讯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陈婷老师,报告的题目为“Subsidizing High-Rises for Growth or Vanity?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Chinese Skyscrapers”。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之老师主持,陈钊老师、刘志阔老师、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陈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世界上超过一半的摩天大楼都是在21世纪之后建成的,其中发展中国家占了大多数,而中国更是占到了很大的份额。对于摩天大楼,有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正面观点认为摩天大楼是对高地价的合理反应;而负面观点则认为摩天大楼反映了非理性的增长预期,是浪费资源的项目。对此,陈老师的研究团队尝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和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中国的摩天大楼的空间分布的特征事实是怎样的?其次,经济基本面和政府补贴对摩天大楼的建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进一步,在多大程度上,这两个因素能解释特征事实?最后,中国摩天大楼的建设是有效率的吗?

陈老师的研究团队发现三个关于中国摩天大楼发展的特征事实。其一,远离市中心。其二,土地成本较低。其三,与美国相反,中国的商用摩天大楼的高度相对于土地成本的弹性低于居民住宅。利用土地交易数据,以及新企业的进入数据,陈老师的研究团队尝试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现象。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会对非中心区域的土地给开发商提供很大的价格优惠。正是这种政府补贴使得摩天大楼的建设与经济基本面的关联较弱。并且,当市长有更强的职业晋升激励,或者中央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这一现象尤其突出。据估计,这种补贴所造成的净损失高达一千万元人民币。此外,这些受到补贴而建成的摩天大楼几乎没有空间溢出效应。这一发现对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的经济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在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