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日下午,第612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20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香港大学的陈志武老师,报告的题目为“史前文明摇篮及其对周边地区的长久影响——今天一地之兴旺与四千多年前的关系”。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永钦老师主持,张军老师、陈钊老师、寇宗来老师、陈硕老师、刘志阔老师、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陈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而其背后的原因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考古数据量化分析,证明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格局早在四千多年前已经大致形成?我们的祖先于九千年前进入定居农耕,经过后续五千年的发展,到距今近四千年前的二里头时期,完成了自原始社会到定居农耕国家的转型,也同时开启各地区文化相互交融发展成“中华文明”的过程。那么,那时期的主要经济与政治中心——先民城邑,或称文明摇篮——以及受其辐射的周边区域,是否在历代继续辉煌并至今余热不息呢?中原文化、海岱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古蜀文化等等,谁对今天中华文明的贡献更显著呢?根据近年考古发现,陈老师的研究团队以所有到二里头时期为止、面积超过2平方公里的古城邑——共10个——为基础,计算中国各地区距离这些古城邑的最短距离。
实证研究发现,距离这些古在城邑越近的地区,在宋代、明代、清代以及近几十年产生的官员显著更多,同时人力资本积累也越强,到今天的人均GDP和夜光密度也仍然更高。进一步的探究表明,距离先民古城邑越近的地区,传承儒家文化、尤其是宗族文件的程度越高,历代出现的进士数量也更多。这一传承渠道使四千多年前发生的事,直至今天仍然产生影响。在不同文化的影响方面,良渚文化最为重要,而古蜀文化最为次要。
在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文/张卓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