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1:30,一个有着纪念意义的日子,在这天,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Seminar正式诞生。它的第一次讲座:新一轮经济周期,由中心俞忠英老师主讲,围绕着这个主题,参加的老师与学生都各自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我们祝愿中心Seminar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好。以下是此次讲座的摘要:
俞老师首先提出了他对中国此论经济周期的一个总体看法,他把这个问题分作三部分来讲:
一,此轮经济周期的出现。俞老师认为这轮经济周期的指标有两个:一方面是2001年开始了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就是投资,在2002年,中国的投资率已达到了42.1%,在2003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45%,这个额度快要接近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最高点即1995年的48%,也就是说在2003年将会达到历史第二高点。
二,此轮经济周期的特征。对于特征方面,俞老师作了一些归纳,他抽取了有代表性的五个特征:
(1) GDP增长率不是很高。在1984,1985年的那轮经济增长周期中,中国GDP增长达到了14-15%,而今年估计不会超过10%。而且中国今年的投资率相当高,远高于84年42%的投资率。
(2) 中国的消费群体链比较窄。在80年代,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还相当低,当时消费扩张主要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其消费弹性很小,所以当时市场拓宽程度很大。90年代的经济增长周期主要是以耐用消费品为主,比如家电、房产等等,而且其重点是在城镇。因此,这次高幅度投资所能带动的消费增长是相当慢的,不会表现出很明显的效果。
(3) 我们这轮经济周期处于市场未出清的前提下。由于商品全面过剩,市场到今年还没有出清。数据表明:1998年有25.8%的过剩,而目前有28.8%的过剩,所以这轮增长就表现得相当乏力。
(4) 此轮周期没有出现高增长和高通胀。1980年,国内市场的零售价格上涨了18%,1995年则上涨了21.4%。但是今年由于银行放贷相当厉害,目前已经大于20%,这个值超过了GDP增长和物价上升之和。所以说这次物价没有出现上升,生活资料价格反而下降了1.7%,而生产资料价格也只有略微的上升。
(5) 在这轮经济周期里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的失业人口数是11706万,而2000年才1893万,目前国有系统里还只剩下8000万人不到。
总之,宏观理论所认为的经济周期应该是高投资、高增长和低失业率。而这些特征在我国今年的经济周期里都没有表现出来。相反,此轮周期表现为高投资、经济增长比较高、失业率很高以及没有通胀甚至可以说是紧缩。
三,此轮经济周期的走向。可以认为我国目前高投资所形成的原因就决定了今后经济周期的走向。我国不是市场化的发展形式,而是政府推动型的发展。以以前的经济周期为例,1958年投资率达到48%,1960年出清,出现了负增长,1978年又是高投资,总的来说就是从经济走到低谷到市场出清,再到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并未出清,而只是把原来的掩盖掉,靠着高投资来保持经济的高增长,这样80,90年代所遗留的问题,比如说产品过剩,都没有完全解决,而国有银行贷款率的减少也是依靠扩大放贷量。今年尤其是钢铁,其投资增长了一倍。所以俞老师估计明年会依旧是高投资,到2005年会达到最高点。然而没有一个国家的投资率能达到50%,所以最终只能是GDP增长率的下降。目前大笔投资都投入到国企,但是国企所能吸收的新人员数是越来越少,这些投资很可能都流入少数人的手中,形成新贵族。
最后,俞老师主张减少政府投资,将其改为个人投资,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因为从投资的角度看,我国还基本上还不是市场经济走向。
俞老师报告结束后,张军老师发表了他的看法。张军老师认为中国目前可以说是处在一个政治体制的约束中,所以现在法律界和经济学界都提出了一个“宪政改革”。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门槛,完全靠政府投资的增长是不能维持的。张军老师评论结束后,其他老师也作了评论。他们认为中国每年的投资确实都依靠着信贷,政府换届都会引起新一轮的投资高潮,而企业却没有融资能力,其盈利能力也相当弱。政府控制了储蓄,我国的经济民主化已走到了金融民主化的关口。目前我国出现了公共品的过剩,而这是无法在统计上反映的。政府干预投资方向,最终只会引起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