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期】张军:关于中国资本回报率的一个争论及其意义

  •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1日浏览次数:

     2007年3月20日13:30-15:00,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在经济学院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关于中国资本回报率的一个争论及其意义”的讲座。讲座陈钊副教授主持,陆铭副教授,寇宗来副教授,王永钦博士,陈诗一博士,张晏博士,姜建强博士和部分经济学院的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张军教授首先介绍了争论的缘起,单伟建博士偶读New York Times源于世界银行的报告的专栏文章,发现其认为中国的投资回报率很高,而单博士认为这与直觉不符合。

   
        接下来张军教授总结了关于资本回报率的两种不同看法,世界银行认为中国过去10年经历的投资快速增长主要是企业通过自己的储蓄(留利和折旧)来融资,并分析了我国企业储蓄率高的三个原因,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资本回报率自1998年的2%增长到了2005年12.7%,非国有企业在同期从7.4%增长到了16%,这意味着中国工业企业2005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超过了15%。尽管固定投资中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企业的利润和折旧,银行的作用仍然很重要。相反地,单伟建博士不同意世界银行对资本回报率的估计,认为世界银行使用的数据没有扣除所得税和投资收入,这样会高估企业的利润;单博士认为由于原材料涨价和产能过剩,中国企业的边际利润一直在下降,资本的回报率也不会高,银行信贷才是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双方的争论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成本和数据的角度都有文章支持两方不同的观点。

   
        在介绍完关于资本回报率的各种估计后,张军教授指出了争论的意义,认为争论涉及到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的一些程式化事实:如投资、储蓄、信贷、NPL、利润率、生产率等,对于进一步观察和考量有关数据的真实性有学术上的意义;指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认识资本回报率与利润率的关系,资本回报率是”宏观”的概念,更多地与投资决策模式、金融约束、产业政策、要素价格等信息相关。最后提出了政策含义,如果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真是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那么正确的政策应该抑制投资鼓励消费;而如果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稳健的投资回报和持续增长的贸易赢余,那么政策应该是人民币的重新估计价值以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扩大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而未必增加过度生产能力的投资需求。

   
        报告结束后王永钦博士,寇宗来副教授,陆铭副教授,陈诗一博士,张晏博士,姜建强博士进行了发言,并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投资的增长越来越带有技术进步的性质,从分权体制看资本回报率问题,国内对中国数据的把握往往不如国外学者等。最后,张军教授总的评论说,如果现实经济真的如世界银行所说,投资大部分来自企业的储蓄,将会导致金融约束的软化,情形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