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8日9:00—10:30,来自中山大学岭南经济学院的徐现祥副教授在经济学院510会议室为我们做了题为“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 ──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的证据”的讲座。讲座由陆铭副教授主持,陈钊副教授、张晏博士、樊潇彦博士和经济学院的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徐现祥副教授首先指出近年来国家有意通过干部交流促进省区平衡发展,但是关注我国省区经济发展的文献恰恰忽视了地方官员本身可能具有的影响,干部交流却提供了一个考察地方官员影响的自然观测平台或自然试验,把官员的影响从其辖区固定效应中识别出来。接下来徐教授对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分成两类:一是从财政分权视角探索地方官员对辖区经济行为及其绩效影响;另一方面是从政治激励视角探索地方官员对辖区经济行为及其绩效影响。这两种思路是互补的,但现有文献把地方官员视为黑箱,忽视了在现行的人事制度和财政体制下,地方官员在省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性。
在第二部分徐现祥副教授提出了理论假说:在现行的政绩观下,存在着正的省长交流效应(能够促进省区的经济增长),并指出关注的只是省长或省委书记的交流,而且只考虑这个交流对流入地的影响。徐教授采用倍差法,即与对照组相比,省长交流是否促进流入省区经济更快的增长进行实证分析,选取了1978-2005年49次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的数据,以7个没有交流的省份为对照组,计算交流年份经济增长的平均值,并分阶段、分地区进行了考察,最后得出结论:存在正的省长交流效应,其中,在沿海-内地之间的省长交流效应最大,内地省区内部的次之,沿海省区内部的最小;交流效应是通过“二、一、三”的产业发展取向获得。同时,这种交流效应的格局也为中央从地方人事入手解决我国省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出了建议。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对徐教授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如陈钊副教授指出把每一年发生交流的密度用图直观地表达出来,陆铭副教授提出区分这种正的效应是来自省长个人的能力还是省长交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