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5日13:30-15:00,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的杨长江副教授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为我们做了题为‘再论中国地区间商品价格的收敛性:基于价格指数和空间计量的方法’的讲座,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陈钊副教授主持了这次讲座,张军教授,陆铭副教授以及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杨长江副教授的研究是关于购买力平价与一国内部商品市场整合问题的,试图解释购买力平价之谜,而研究一国内部地区间的价格关系是PPP研究在近十年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优势有:没有汇率因素给价格关系带来的扰动;没有国家间的贸易壁垒等因素给商品套利带来的障碍。同类的研究最早是Parsley和Wei 做出的,而杨长江副教授的研究也从最初的绝对价格水平过渡到了相对价格水平。
通过建立模型和计量分析,并且结合国内东,中,西部发展的情况选取新的变量,杨长江副教授得出了新的结论:东、中、西三个区域内部的价格偏离情况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是并不明显;东、中、西三个区域内部的价格偏离情况的变动受总体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非常大;东、中、西三个区域内部的价格偏离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我们可以发现各地的RPI走势基本都差不多,但是SDI走势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部分区域之间的SDI走势图极为接近,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如东北的辽林与吉林两省,东部的江苏、上海、江西和安徽地区及东南部的湖南、广东和广西三省。这说明这些地区的价格波动呈现了较强的相关性,呈现出了一定的空间收敛特征。
杨长江副教授最后得出了结论:从分商品的价格情况看,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从分商品的价格空间分布看,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的相关性但尚不稳定,在食品等商品中出现了在东南沿海部分省份的区域收敛;从分地区的价格情况看,结构差异指数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从分地区的价格空间分布看,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尚不稳定;从总括性指标看,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商品价格收敛趋势;从对各种指标的空间计量修正看,除了食品外,总括性指标没有因为空间计量修正而显著提高收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