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6日16:00-17:3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4会议室,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金融学系钟宁桦博士做了题为“度量中国经济:购买力平价的适当应用”的讲座。报告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钊教授主持,陆铭教授、何立新副教授、杨长江副教授、李婷博士以及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钟宁桦博士首先介绍了200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2005年国际比较项目(IC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中关于购买力评价(PPPs: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的最新数据及其主要结果。其最新数据与1986年发布的中美双边比较的数据有了很大改变,以PPP衡量的中国与印度的价格水平都有了大幅下降。随后,在谈到评价GDP与价格水平,选择市场汇率与PPP时,钟宁桦博士特别强调,二者有着不同的决定因素,市场汇率多受短期因素影响且更多反映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GDP水平,而更适用于评估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以及外债数额;相反,PPP则相对封闭,用于反映相对价格的变化,长期中对于发展中国家有贬值趋势。在使用中应当明辨二者异同,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对数据的错误估计。
接着,钟宁桦博士应用PPP比较了各国综合生产能力、生活水准、投资支出、价格水平等指标之间的差别,并指出中国综合生产能力仅是世界水平的一半,消费仅占总GDP的42.8%,低于69%的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占世界总GDP的10%,投资支出却占世界的18%,仅次于美国。而中国的价格水平指数(PLI:price level indexes)却是相当低的。
之后,钟宁桦博士比较了中国与印度在各个领域间的差异。他指出,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尤其是建筑业投资远高于印度,而印度则更多是消费拉动,运输、食品、服装业尤为突出。在比较PLI时,钟宁桦博士强调,由于受到垄断等因素的影响,双方价格的差别并不能直接联系到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处理时当慎之又慎。
最后,陆铭教授、杨长江副教授进行了点评,同学们讨论热烈,气氛非常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