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期】吴建峰: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协同演进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

  •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4日浏览次数:

        2010年9月21日13:30-15:00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吴建峰博士做了题为“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协同演进——来自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的讲座。报告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钊教授主持,陆铭教授、范剑勇教授、寇宗来副教授、封进副教授、章元副教授、王永钦副教授以及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吴建峰博士首先对这次的研究进行简述。主要利用1980-2005年制造业的数据,考察市场化改革如何影响中国产业的空间分布。结合国内23个行业,5个时期的面板数据发现,影响产业集聚的市场因素有生产规模经济、知识外溢和地区优势。市场化改革加快了行业趋近于市场均衡下的集聚水平,也带来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和马歇尔经济。


        接着他从产业集聚的决定因素、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具有替代性两方面回顾了国内外这类研究的文献,并介绍此次研究的主要贡献。其一,证明了企业规模是内生的,证实了马歇尔经济的存在,以及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专业化分工。其二,提高了对市场化改革因素的识别。研究中使用依据基本经济因素估计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真实产业集聚水平的差值作为影响产业集聚演进的影响因素,来考察产业如何调整区位以趋近市场均衡水平。对产业集聚演进考察中,考虑行业固定效应特征,还考虑了市场化改革和其他市场因素的交互对产业集聚演进的影响。


        随后吴建峰博士介绍了其实证研究的策略,主要考察产业集聚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企业规模演进及其决定因素,得出结论:首先,市场化改革是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其能够加速产业达到其均衡集聚水平。其次,通过市场化改革,单个企业可以利用本行业空间集聚而不是扩大自身企业规模获取外部经济。最后,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供产业区位分布效率。


        陆铭教授进行了简单的点评。他指出,根据吴建峰博士的研究,共同的因素决定行业合理的集聚水平,而不同行业向这个水平集聚的速度有快有慢,这取决于距离以及民营企业在该行业中的份额等因素,即与市场化相关。范剑勇教授对该实证模型的计量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