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13:30-15:0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来自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的杨长江副教授做了题为“收入分配与实际汇率”的报告。报告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钊教授主持,经济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首先,杨长江副教授谈到实际汇率理论的两个传统:实际汇率的稳定性问题和实际汇率的变动规律问题。对于后者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基于生产率、偏好、要素禀赋、需求结构和贸易条件等角度。近期的研究则从收入分配平等性、人口年龄结构、海外净资产、汇率制度和原油价格等更宽阔的视野出发。
接着,他指出,目前的研究思路是从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关键性因素出发,将原有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B-S效应”的单一生产率角度的分析,发展为从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内生式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多个角度展开的综合分析。这次的研究从收入分配着手,研究其对中国实际汇率的影响。已有文献指出短期中,由于非同质性需求的加总,收入差距扩大将使内部实际汇率升值;长期中,收入差距扩大会使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减少,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使内部实际汇率贬值。
基于此,杨长江副教授构建了理论模型,证明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结构将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若干具体机制对一国的实际汇率变动产生影响,提出收入分配结构对于一国实际汇率影响的倒“U”型理论假说。然后利用139个国家、5个时间节点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前文的理论猜想,即中国基尼系数突破国际警戒线是2002年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倒“U”型关系的拐点出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