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期】章奇:重新思考中国的地方财政分权、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

  •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8日浏览次数:


       2012年5月8日13:30-15:0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章奇副研究员做了题为“重新思考中国的地方财政分权、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浙江省为例”的报告。报告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陈钊教授主持,经济研究中心的章元副教授、张晏副教授、吴建峰博士以及经济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章老师首先分析了分权的收益和成本,分权的收益主要是信息优势和促进辖区间竞争,成本主要是地区外部性、被地方精英俘获(谋私利)、负向竞争等。然后,他分析了最近Xu Chenggang 发表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中国快速经济发展30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区晋升竞标赛机制的结果,地区间以经济发展速度来评判政治领导人的升迁,这种政治评价机制使得地方政府有动力极力的发展经济。


      接着,他从政治体制的考评机制去剖析,发现经济增长可能并不是考评中最重要的指标,反而政治忠诚度可能是核心指标。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做出了基本假设:地方政府领导主要关心自己的政治生涯,给定财政分权下的可供利用的资源,地方政府领导将优先把资源使用到能够保证自己政治生存的用途上去。他选取了浙江作为研究对象,解释了浙江的特殊财政体制“省管县”,并建立了2个核心指标净上缴中央财政比例(CFCR)和县财政净留成比例(CRNRR),CFCR反映了中央-地方财政关系,CRNRR反映了省内财政关系。在指标的统计描述中他发现,1994年到2005年中央从地方政府拿走的资源越来越多,而省方面增加了地方的留存比例以应对中央改革对县的冲击。


      最后,他建立了2个回归模型,分别讨论省内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公共物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省内财政分权有利于官僚体系自身的扩张,但并没有明显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并且这种效应随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省内财政分权对整体人均GDP和(城乡)收入增长作用不明显,对规模以上工业部门产值增长有明显负作用 ,中央的财政集中程度作用要么不明显,要么起明显的负作用。他最后认为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更需要从财政分权以外的原因去解释。


      讲座过程中,章奇副研究员与在座的老师与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陈钊在本文现有基础之上不能完全否定官员绩效评价机制的作用。章元副教授认为在把医院纳入财政支持的生社会保障体系中时候必须考虑到现在很多医院改革后变成自负盈亏的机构,不在接收财政拨款。张晏副教授提出在公共品的回归结果显示为负可能有另一个解释:因为考评机制是短期的,政府官员没有动力对在长期发挥作用的公共品进行投资。提出了报告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