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上午9:3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14会议室,来自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周靖祥做了题为《经济发展“视阀”下工农结构转换和人口生产研究兼谈中国式人口转变》的主题演讲。
中国的经济总量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开始更加关心人均收入的增长。从美国、日本、印度以及战时的中国的数据研究表明人口波动与经济波动有很强的相关关系。针对目前中国人口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周靖祥认为应该重建中国“大国人口观”的思想:从增量而不是总量、从结构而不是数量、从长远而不是短期、从反思而不是自满来看待中国人口问题。中国式的人口转变具有可逆转性、速度快、周期短以及不平衡性等特征。在这一过程中,经济高增长和人口控制的计划生育政策双重力量加速中国人口转变。
中国的人口红利窗口是土地的公有制度设计与户籍制度合力带来高速增长。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同时,农业占GDP比重也一致下降,这些都与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变密不可分。人口红利衰减导致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值得深思。如果仅把生育率快速下降看作一个单纯依靠计划生育导致生育率下降的例子,低估或忽视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欠妥。相反,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认为,30多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都在不同程度上为90年代以来的生育率下降创造了条件,铺平了道路。
周靖祥认为人口增长不仅受制于生育政策,更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在中国具体表现为经济结构变化、工农业生产结构和城市化等等。在农业向工业转型的框架下,他将人口增长率用H-P方法分解为自然生育率和生育率的波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了这两方面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因素不仅直接通过对人们社会角色及角色意识等非计划生育变量的作用来影响人们的生育需求和生育决策,而且间接地通过对计划生育社会行为所需客观条件的限定来影响生育率的变动。总之,对中国人口困局的讨论不能仅局限于人口政策的松紧,更多的应该从经济和历史的角度来进一步思考。
讲座过程中,周靖祥与在坐的老师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报告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