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期】陈钊:中国的企业在尽怎样的社会责任:来自民营企业调查的证据

  •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4日浏览次数:

        2012年12月4日13:30-15:0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陈钊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的企业在尽怎样的社会责任:来自民营企业调查的证据”的报告。经济系陆铭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罗长远副教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王永钦副教授、章元副教授、章奇副教授、张晏副教授、吴建峰博士以及经济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陈钊教授一开始就提出了当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不尽相同,比如提到了被温家宝总理称为“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的陈光标,他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对慈善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同时也有的民营企业不讲社会责任,甚至丧失社会道德,给社会留下来很多坏影响。本次报告在考察中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不仅关注慈善方面的捐助,还关注员工劳动保护、社会保障这样的社会责任维度综合考虑。陈钊教授从企业家的政治身份角度来看其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探讨企业家在不同的社会责任维度表现是否一致。


        接着,他展示了调查结果,通过打分制向民营企业家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05年的数据做了回归分析。其中发现政治关联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想有政治身份的企业家基于外界压力会更有意愿进行慈善捐助,但一旦政治身份得到满足、政治地位提高以及他们与官员交往的功利性使得他们捐助的意愿又下降了;然而政治意愿在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相关性不显著,这源于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家通过慈善捐助更能表现自己的外在形象,而通过员工福利这个渠道很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家将慈善捐助作为打广告的方式,越受到媒体关注的企业,越愿意进行慈善捐助。所以,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进行慈善捐助,有部分原因是受到外界压力或者对自己政治前途的考虑的影响,而那些更为基本的社会责任比如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往往被忽视了。


        最后,他的结论有三点:第一是企业家的慈善行为本身值得肯定;第二,由于现有政府、政企与社会责任CSR的扭曲,慈善捐助可能作为一种手段;第三,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民营企业家有助于CSR的改善。


        讲座过程中,陈钊教授与在座的老师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陆铭教授建议数据描述可以进一步加强,在引言部分也可以适当丰富。罗长远副教授提到了关于慈善与后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别,一个是外部的其他两个是属于内部的,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结果的影响。报告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