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13:30-15:00,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来自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廖谋华博士做了题为“Heavy Industry Priority and the Institution Formation of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y”的报告。报告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陈钊教授主持,中心的吴建峰博士、交大的陆铭教授以及经济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廖谋华博士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本文以政府关心重工业发展为出发点,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去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而以往的研究往往从意识形态出发去解释。本文采用了具有两个生产部门(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一般均衡的增长模型,在政府制定制度的前提下,让市场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达到偏向重工业的政府所偏好的均衡。
接着,他具体报告了模型的构成和均衡结果。本文在假设政府关心重工业的人均产量和代表性消费者效用水平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政府不能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及政府不能补贴储蓄利息收入。通过比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基准模型的欧拉方程,可以得出,相比消费者意愿的储蓄率,追求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府的意愿储蓄率(积累率)更高。为了使市场也能达到政府所意愿的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对轻工业产品征收从价税;规定利率上限;对重工业和轻工业部门征收一次性的总付税;规定重工业和轻工业部门雇佣的资本上限;禁止消费者出售资产,对消费信贷实施流动性约束;政府将征得的税收用于形成资本,并将其所有权平均分配给全体消费者。在以上制度约束下,市场竞争均衡达到了政府最优资源配置,而且是稳态唯一的。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此模型在很多方面和计划经济国家的情形一致。
最后,廖谋华博士总结到,关于政府的两个重要的假设和其它假设,可以看作是计划经济体制内生形成的必要条件。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有助于解释转型国家(例如中国)在转型过程中的许多现象。
讲座过程中,廖谋华博士与在座的老师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陈钊教授提出,是否可以通过政府的预算约束来放松政府无法补贴利息的假设?陆铭教授提出,如果两个假设不存在,模型会不会内生出不同于计划经济的政策?报告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