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期】罗长远:中国出口真的很特别吗?基于附加值口径的研究

  •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浏览次数:

        2013年5月14日13:30-15:00,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罗长远副教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0会议室,做了题为“中国出口真的很特别吗?基于附加值口径的研究”的报告。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陈钊教授做了主持,经济研究中心的吴建峰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铭教授以及经济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罗长远副教授首先介绍到,近些年,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扩张,针对中国出口的非议也越来越多。而在这篇文章中,他从附加值的角度对中国的出口进行了评估。研究显示,中国出口并不像有些文献所说的那样很“特别”,它的出口附加值水平与其禀赋结构、发展阶段和所处的垂直分工环境是吻合的。

        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的本地附加值正逐渐上升,但断定这是一个具有趋势意义的变化还为时尚早。一方面,有数据和研究显示,中国自身提供中间品的能力日益得到改善,对进口中间品的依赖逐渐降低,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上升是可持续的。但另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加工贸易出口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直接抑制了中间品的进口,出口本地附加值上升是暂时性的。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目前还难以对这两种解释下定论。


        他的研究还表明,如果这一时期出口本地附加值上升并非暂时性的,那就要把提升出口本地附加值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行业内部出口本地附加值上,而不是人为地推动出口行业构成的变化。无论是从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的变化来看,还是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出口本地附加值上的差异来看,都表明,行业内部出口本地附加值上升,是出口整体附加值比重上升的最重要力量。


        讲座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与罗长远副教授进行了讨论。陈钊教授建议加入与传统方法计算得出的双边贸易余额的比较。陆铭教授认为可以用回归方程来进行本地附加值的跨国比较。吴建峰博士建议可以使用普渡大学的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次讲座在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