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 Wang教授年轻而充满活力。他于2012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所(IGEF),并获得助理教授教职。他的研究集中在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方面。本次讲座,他介绍了自己与陆铭教授等人正在合作的论文,文章将集中讨论中国劳动市场的最低工资问题。
Wang教授认为,一方面“中等收入陷阱与日益上升的劳动成本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增长的隐患。”例如在就业、投资、金融结构、资源配置等许多方面,合谋行为对市场动荡的反映机制仍然没有探讨清楚。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风险与摩擦问题始终对合谋行为有着系统性影响,而从文献看来,对于此问题,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方面的相关研究确实很少。这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挖掘潜力。
“政策演变的历史也让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现在的政策环境。”Wang教授回顾了中国最低工资制形成的历史过程。1994年,全国人大立法,要求企业必须执行城镇职工最低工资制度;同时,最低工资水平在不同省市是不同的,地方政府有权设定本地的最低工资。2004年,关于最低工资问题上,法律日益强化,要求将最低工资制覆盖城乡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新的小时制最低工资标准也一同确立。2008年,最低工资的相关法规与劳动合同法整合,这有效地提升了工人最低工资权益的保护力度。
Wang教授认为,“本文的贡献在于检验了外部劳动市场冲击问题,以此为城市最低工资变化与冲击应对政策之间的关系提供实证支持。”本文目前已经获得初步结论。Wang教授认为,“最低工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是辨别劳动市场状况的重要来源。”同时,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就业状况与最低工资的峰值正相关。
不同工资,不同时期,最低工资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最低工资其中一个峰值对于规模更大、国有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冲击力度更大,尤其在低增长预期与低边际利润问题上,这一表现尤为突出。2001年至2007年,最低工资的平均效用并不显著正相关,同时政策强化的效果也无法观测到。但是,对于那些对最低工资波动极为敏感的企业而言,负相关效用自从2004年立法强化之后就已经显现并日益突出。
“本文让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问题思路的逐步清晰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将最低工资问题探讨清楚。”Wang教授认为本文接下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企业雇工的决策机制上。中国企业的雇工决策受到雇主与雇员之间关系的影响,同时地方政府政策也与企业雇工变化相互影响。这些决策机制的逻辑理顺将为接下来的研究铺平道路。
在总结部分,Wang教授说明了本文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在大衰退期间,企业投资延迟,雇工行为停滞。最低工资基本上对于平均失业水平和宏观政策调整幅度是有影响的。Wang教授建议中国仍应在最低工资领域进行相关政策补充甚至改革。劳动市场条件变化快,影响深,地方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与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应及时跟进。
讨论过程中,陈钊教授建议本文采用更加详实具体的案例来支持所研究的观点,“DID方面,可以寻找两个省,一个最低工资变化了,一个没有变化,以此检验政策效果。”章元教授认为,本文的研究应该注意控制人均资本存量。陆铭教授认为,通过本次讨论,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已经明确,并欢迎在场老师以及同学的建议。
发稿人:石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