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期】艾春荣:长三角区域经济体增长收敛性研究

  •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2日浏览次数:

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下午3点半在经济学院714室,上海社科院、上海财经大学艾春荣教授应邀为经济学院师生作学术研讨报告,题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体增长收敛性研究”。艾教授不仅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展示给了与会师生,更将如何进行严谨学术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传授给了大家。本次报告吸引了广大经院师生,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报告的主体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和模型的构建。首先,艾教授从我国经济改革的国情出发,提出了两大问题:其一是改革地区的成功经验是否会传递、扩散到其他地区;其二是各经济体的增长是否收敛,如果收敛,情形如何,如果不收敛,是何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科学地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有实际意义。 


其次,艾教授通过阅读理解有关增长收敛、空间回归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文献来帮助构建所要研究的模型。而这也是艾教授对大家做学术研究的建议之一,基于已有文献的理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建模、分析、解释,也有利于判别研究的学术价值。


在经济增长文献方面,艾教授从最基本的柯道函数不断添加参数逼近现实,又用异质性解决了模型与现实不符的问题,最后引入知识积累修正了劳动力贡献系数的低估,引出“内生增长理论”。由于这一理论往往给出爆炸性的增长,与实际不符,更有甚者,市政分析往往发现知识积累变量不显著,导致所谓“贫困陷阱”,而空间回归模型为艾教授解决这一问题给出了启示。在空间回归文献方面,空间模型的思想是通过对其他个体的加权而形成新的解释变量,截面相依是通过此变量解释而形成的。艾教授希望将空间回归模型应用到增长回归中去,简单的方法是直接生搬硬套,更好的办法则是从经济理论出发,导出空间回归方程。这样既有利于对模型的设置和解释,也有利于权重的构造。艾教授通过一系列的推导向大家展示了后一种方法的精髓。艾教授又将物理距离替换成“经济距离”对模型进行扩展,并对“经济距离”作了严格的假设和解释。 

实证部分主要是用GMM估计模型的非线性参数。结果显示,从1991年到2007年间,中国县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不断减弱,2010年的经济体增长呈现截面相依的状态。通过对长三角地区1994-2006年的135个县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中国加入WTO的影响,分1995-2000和2001-2006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1995-2000年间不加空间模型的系数不显著,其他模型均显著。并且人均资本系数在空间模型加入后都有上升。 


最后,与会师生又对艾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就计量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激烈探讨,会议圆满结束。 


艾春荣教授简介: 


艾春荣,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198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主任,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惠灵顿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 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首批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国际经济学界前1000位经济学家中有19位华人。 全球排名第279位,在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第七。


发稿人:石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