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期】姚洋:Equality, the Disinterested Gover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8日浏览次数:

Equality, the Disinterested Gover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姚洋教授

时间:2013年11月26日15:30-17:00

地点:经济学院710室

主持人:陈钊教授

评论人:封进教授、章元教授、章奇教授

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从空间维度,集权政体的绩效表现都是类型多样的。尤其是二战结束以后,世界上诸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在政治体制上都有集权政体的影子。探究集权整体与其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无疑将为非西方民主制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引导。但是对于这一重要问题,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探讨却乏善可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教授介绍的文章也许能够为这一领域确立新的理论高度。

“首先,本文将集中阐述集权政体起始期的社会结构问题。”为说明集权体制与其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姚教授引出一个更为平等的的社会结构模型,姚教授指出,这样的社会结构有助于使得集权主体表现为“disinterested government”,即“中性政府”。如何理解“中性”?姚教授分享了一点心得,他说:“譬如说我有一副北大未名湖的画,我因为来自北大,所以非常欣赏这副画,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就是‘interested’;而我的朋友,对北大以及未名湖不敢兴趣,他也觉得这副画很好,只不过他从构图、用色等一些技术指标来作出判断,这就是‘disinterested’。” 这种社会结构的平等体现在政治权力与经济资产上更为平均的分配。这就是说,政治权力的平等使得单一社会集团难以威胁集权主体的统治地位。相应的,经济资产上的平等也能遏制社会集团通过政治献金操纵政权以达到对其他社会集团保持优势地位。“当其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时,集权主体无须考虑非生产性要素,特别是政治权力。”姚教授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平等的集权政体下的社会产出与增长率尽管也许没有达到社会最优,但是也要比不平等的集权政体的绩效表现更为出色。不平等的集权政体往往将资源集中配置给政治强势集团,而非那些经济效率更出色的集团。

姚洋教授通过一个动态政治经济-增长模型来验证他的理论。由此,他证明了在更为公平的社会结构的博弈中存在唯一的稳定的且完善的马尔科夫均衡。“我们也找到了一个参数域,我们称之为‘平等锥’。在平等锥内,集权主体表现为中性政府,而在平等锥外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我们也研究了平等锥的稳定性,并将我们的分析拓展到其它社会结构中,比如说具有不同生产效率水平的两个社会集团组成的社会。特别的,我们分析了这样的拓展情况如何改变中性政府的稳定性。”

通过这个动态模型,姚洋教授给出了他的结论。他认为该模型有助于我们理清政治与经济平等性是与集权政体经济绩效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在民主政体下,领导人必须迎合社会主要集团,以寻求支持。与之不同的是,集权政体能够提前行动避免民众的不满情绪。然而,集权政体的先发优势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当存在一个足够强大的社会集团,其有潜在的能力推翻现有集权政体,则集权主体将会向给予这些社会集团额外的支持。不过,这样的社会集团可能在经济绩效上并不是最优的。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则生产力与资源将会被错配,经济增长由此受损。在一个满足平等锥定义的社会中,集权主体不必担心会被推翻,因为通过额外支持,集权主体能够与来自其他社会集团建立同盟关系。结果就是,集权主体仍能继续保持中性的形象。他的政策也只会考虑不同社会集团的经济生产能力。经济增长因此也会比那些不满足平等锥的集权政体更快。

在讲座最后部分,姚洋教授以中国为例来说明其理论的现实意义。“我们也用韩国和台湾为例说明社会平等能够让政府放开手脚实践其经济政策。由此,我们的理论可以为‘东亚奇迹’找到独辟蹊径的解释。这篇文章的理论构架并不像发展国家理论那样是以统治者‘发展思维’为前提假设条件的。相反,当统治者保持中性时,经济增长仅仅作为其自我利益追逐过程中的副产品出现。这样一来,集权主体的中性就能够作为一种保持经济增长的成功经验让其它国家来借鉴。我们的研究表明,政治和经济平等性是是中性政府出现的充分条件。至于是否有其它充分条件,可留待进一步探讨。”

在讨论环节,陈钊教授表达了自己对平等锥理论的兴趣。他建议姚教授能否列举一些实例来作证平等锥不同位置上政体的决策形态。姚洋教授表示这方面的工作当然会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补充。章奇教授与姚洋教授交流了目前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困境。姚洋教授指出,现金政治经济学往往各说各话,缺少一个通用的分析框架。

姚洋教授简介:

姚洋,1964年生西安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1989毕业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获管理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经济学季刊》主编。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中国农村经济、国企改制和私营经济的发展。著有《制度与效率——和诺斯对话》、《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等书。2009年2月8日,与谭崇台、吴敬琏、刘遵义、蔡昉、胡必亮等学者,获得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发稿人:石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