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可持续性与驱动机制的门槛非对称性研究
杨子晖教授来自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他长期专注于公共经济领域,特别是财政问题的研究。本次讲座,杨教授介绍了他关于“财政悬崖”的最新研究。他指出,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这使得全球大部分经济体的政府选择了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短期需求。如此一来,全球范围内财政赤字激增,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尤为严峻。2012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陡然增加至1.0689万亿美元(现值),这是当年美国GDP的十六分之一。时任美联储主席Ben Bernanke就警告美国国会,鉴于一系列先行签署的减税和“自动减赤机制”法案马上要付诸实施,美国政府将面临“财政悬崖”风险,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有可能因财政支出的突然紧缩而再次陷入低迷。
“美国的问题并非个案。”杨教授认为,伴随着赤字性财政政策在世界各国的广泛运用,全球公共债务规模自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扩大,尤其以OECD国家最为明显,其债务规模更是从2008年的65%增长到2012年的92%。
“同样,中国也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杨教授指出,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导致中国财政赤字呈现跳跃式的增长,其中2012年中国财政赤字高达8502亿元,创建国之最,成为了新中国成立63年来的最大赤字规模。“由此引起了人们对于赤字可持续性问题的关注以及财政风险的担忧。”
“然而,我们更加关心的是,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是否有可能引发中国式的“财政悬崖”,从而“倒逼”政策当局在未来做出“增税减支”的举措并由此形成财政紧缩效应。这也是本文着重希望探讨的问题。”在门槛非线性框架下,杨教授对财政收支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展开研究。在考察政府收支门槛协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门槛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对财政收支的非对称传导机制展开分析,并考察在财政改善与恶化的不同状况下政府收支的非对称性调整,此外,杨教授从体制区间效应的角度进一步论证政府收支的非线性特征,并采用Diks和Panchenko(2006)等人提出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财政收支长期驱动机制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中国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存在门槛协整关系,政府收支的自我修正机制使得中国财政赤字具有长期可持续性,但是只有在财政状况持续恶化、赤字的增长超过4.38%的情况下,政策当局才会对政府收支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此时政府支出将减少,而政府收入将增加,以避免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非对称性冲击分析则表明,财政收支在动态演变中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特征,相比较财政状态改善而言,在财政状况恶化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将作出更迅速、更显著的调整,并使得收支缺口由此减少。“此外,我们对财政收支的长短期驱动机制进行检验,分析发现中国在长期存在着“支出驱动收入”的作用机制。”
在Q&A环节,陆铭教授指出,与美国不同,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高度相关的,因此对于中国财政问题的研究不得不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张晏教授认为,虽然可能存在数据不足的问题,但是在中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对于中国财政问题的研究也应当尽量考虑省级层面的问题。
撰稿人:石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