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Trusting, Less Trust? An Investigation of Early E-commerce in China
对于电商来说,如何建立有效的市场互信机制?尤其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中国电商在互信机制上面的进步令人瞩目,我们如何解释其成功背后的机制?来自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刘冲博士将他相关研究带到CCES,他希望获得更多的建议与评论。陈钊教授、王永钦教授,陈硕教授以及兰小欢博士参加了讨论,CCES的部分博士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期讲座。
谈到研究动机,刘博士认为:“与其它业态不同的是,电商必须要解决互信机制的问题。这是因为,在电商平台上的买房和卖方几乎互不了解,尤其买方不了解或者很难了解卖方的口碑。所以,电商平台如果希望保持市场交易顺利且长期的持续进行,就必须提供互信机制,来保护卖方的权益,同时准确评价买方的口碑。”
刘博士的研究希望重点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电商平台利用买方保护来提高卖方在互信机制中的收益,那么,在均衡时,这样的行为会让卖方变得更值得相信吗?从理论上,刘博士构建了模型,在模型描述了,一个没有法律强制力存在的简单网上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买方先付款,卖方再发货。如果买方向平台报告受骗了,那么平台就会赔偿买方,或者对卖方罚款。”
在模型达到均衡时,刘博士发现:(1)买方保护能够降低可信度,而惩罚会提升可信度;(2)买方保护会提高价格,但是其对成交率和市场规模增长的影响非常的不清晰;(3)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平台提供买方保护,成交率与市场规模就会下降。
在实证部分,刘博士使用易迅网的早期数据来证明其理论。刘博士预计,易迅网作为中国大陆最早的电商平台,其早期数据能够为电商互信机制的建立提供有力的证据。在稳健回归估计的基础上,刘博士后发现,买方保护确实降低了卖方的可信度,同时降低了市场规模以,并且对卖方造成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实证结果同时表明,因为卖方差异的存在,电商平台总是具有建立互信机制的激励。刘博士同时认为,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如果不考虑卖方可信度的话,单纯瞄准买方保护机制的政策也许并不是有效的。
在讨论环节,兰小欢博士认为,文章构建了理论模型,不过所使用的数据却不大吸引人。“既然我们的市场已经有成功者,比如阿里巴巴,京东和当当等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易迅的数据来解释这个现象呢?”
文/石烁 摄影/石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