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OECD and Emerging Economies
19世纪,卡尔•马克思预言私有资本的不断积累将导致财富被少数人掌握;20世纪,西蒙•库兹涅兹认为经济增长、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博弈将会逐渐降低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平等程度;21世纪,皮凯蒂则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指出在财富分配的动态变化中,知识和技能的扩散是促进财富和收入趋同的重要机制,而资本收益率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力量。3月26日在美研中心105会议室,来自德国柏林经济与法律学院的Hansjorg Herr教授和Michael Dauderstadt教授分别对西方OECD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财富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中国社会分配的不平等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次讲座是由陈钊教授主持,CCES的部分博士生参加了会议。
Herr教授首先针对大多数OECD国家中劳动收入(工资)占总收入的比重在下降和工资在不同阶层显著差距的事实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传统理论两个不同视角进行了解释。新古典主义认为主要是由于资本生产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缺乏对教育的投资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凯恩斯传统理论则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化现象及寻租行为的增加,工资差距取决于制度、协议、权力关系和价值观。而资本收入(利润)差距的增大,Herr教授认为主要因为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最后,Herr教授指出中国各部门的储蓄率很高,高投资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由于低收入群体的的消费偏好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压抑总需求。因此,家庭部门应降低收入差距,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向富有家庭征税;企业部门将更多的利润为公共品和社会福利提高资金;政府部门降低其储蓄率。
Dauderstadt教授探讨了新型经济体中的不平等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他认为世界经济中不平等和增长没有清晰的关系,全球不平等虽在下降,但新型经济体不平等性却加剧了。他指出中国从高度的平均主义到高度不平等,“关系”在其中的作用很大;税收制度对不平等的影响有限。中国应当从改革户口制度,对“关系”加以控制入手,同时应制定更高效的税收制度,增加对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陈钊教授最后对两位教授的讲座内容做了总结和评论。陈钊教授认为相比于劳动力,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性强,全球化是造成财富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还指出收入不平等会降低国民的幸福指数,中国政府应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质量,减少低效率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