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期】吴乐旻:If Not Malthus, Then Why?

  •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7日浏览次数:

If Not Malthus, Then Why?

马尔萨斯本人真地讲清楚马尔萨斯陷阱了吗?有关讨论从未停止,不过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吴乐旻教授提出了全新理论,也许会颠覆人们对马尔萨斯陷阱的固有认识,这也让马尔萨斯的理论重新面临巨大挑战。陈硕博士主持了本次讲座,陈钊教授、封进教授、兰小欢博士以及CCES的博士候选人们参与了讨论。


对于主要研究问题,吴教授表示:“实际上,长期主宰人类历史的是经济停滞,而非经济增长。大多数经济史学者,比如UCDavis的Gregory Clark教授,认同马尔萨斯陷阱是造成经济长期停滞的主要原因,并且马尔萨斯本人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然而,以目前掌握的资料和数据来看,人均实际收入与人口增长率之前的关系是微弱。因此,马尔萨斯的理论不能够解释这种微弱关系的存在。”

为了将马尔萨斯陷阱的本质揭示出来,吴教授从三个假说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全新理论:(1)马尔萨斯陷阱本质上不是马尔萨斯型的;(2)马尔萨斯陷阱的本质原因是马尔萨斯机制作用下的族群竞择的结果;(3)存在逆向选择,即贫困族群可以战胜富裕族群。

在构建并分析模型之前,吴教授简要介绍了其理论的关键要素:“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工商业要比农业更为重要,而农业对于生存和繁衍来说要比工商业更为基本,这是一个常识。具体而言,在模型中,我们设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美元谷物比同价鲜花对于生存和繁衍的贡献更多。由此,谷物可以视为生存品,而鲜花则可以视为奢侈品。马尔萨斯原力限制了人均生存品消费的增长,但不会限制人均奢侈品消费增长。如果奢侈品比生存品产量增长更快,则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稳步提高,但历史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吴教授构建了一个马尔萨斯两部门经济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情况下的比较静态分析,他认为:(1)生产结构影响均衡生活水平;(2)奢侈品技术提高均衡生活水平;(3)生存品技术降低均衡生活水平;(4)社会偏好影响均衡生活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族群天然偏好奢侈品,则其会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但是,历史上,往往是奢侈品富足的政权被奢侈品贫乏的政权击败甚至消灭,比如被西哥特人和匈奴人消灭的罗马帝国,被女真人和蒙古人消灭的宋帝国。如果我们可以把战争视为人口迁移的话,从一个广义的角度来讲,从奢侈品贫乏族群向奢侈品富足族群进行的人口迁移是逆向选择机制存在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我们的问题是另一个对应的原因是什么呢?”

吴教授进一步认为,奢侈品富足政权为了能够生存繁衍下来,必须进行族群竞择。在这个假说下,“模型中,等人口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如果两线重合,则“我们获得Malthus所讲的情况。”也就是说,马尔萨斯理论成为了吴教授最新理论的一个特殊情况。

吴教授总结认为:“族群竞择告诉我们,奢侈品富足政权不得不牺牲个体利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奢侈品的生产,并保证生存品的生产,从而从移民机制中存活下来。不过,工业革命的出现一举扭转了这一逆向选择情况,工业革命使得奢侈品富足政权终于可以依赖奢侈品产业保卫自己,存活下来;另一方面,商品贸易,而非人口流动,成为不同偏好族群之前要素流动的主要形式。”

吴教授关于马尔萨斯陷阱的全新理论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观念,给与会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兰小欢博士补充认为:“实际上,模型还暗含一个假说,那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生存品生产与军事实力是正相关关系,从而拥有必要的生存品部门才能够保证本族群的不受外敌入侵而被淘汰,同时一旦生存品的产量以及技术足够发达,以生存品为主的族群就足以消灭以奢侈品为主的族群,这在模型的比较分析中已经有所体现。”

 

 

 

文/石烁 摄影/石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