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研究——以PX项目和日本福岛核泄漏为例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在许多环境问题引发的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期讲座有幸邀请到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李丁副教授,他运用网络大数据分析工具,以近年来国内外两个热点的环境公共事件为切入点,对环境事件中的网络舆论进行了十分有益且有趣的研究。经济学院副院长陈诗一教授主持了讲座,部分博士研究生参与了讨论。
李教授首先概述了之前研究的2011年环境类网络突发事件情况。2011年环境污染类相关网络事件85件。数量是基于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围,并形成了网络回复关系的事件数目所进行的统计。该年度2,3月份关注焦点集中于雾霾和大气污染。而5,6,7月份,处于年中,气候炎热且人的情绪波动较大,易形成较大网络事件。而一般而言,10,11月份较少,主要是与国内政治生态有关。
李教授基于2009年全国省级pm10浓度与讨论大气污染的网络热点区域进行对比发现,网络环境问题讨论热点地区,主要不是基于当地环境质量本身,而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在污染物类别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是网民最为关注的焦点,一起占比近2/3。李教授研究还表明,当年环境热点问题关注焦点,经常变为较为空泛地讨论环境事件,而环境问题本身抽身而退,当年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环境污染,贪官所为”,严格而言,这与环境本身没太大关系。其他关注焦点还包括政府不作为,环保制度不完善 ,谴责企业污染。
在对环境热点网络事件做了整体概述性分析之后,李教授挑选了两个具体案例进行研究。第一个案例是基于2013年各地频发的PX项目抗议事件,另一个为2011年日本311核泄漏事件的网络舆论演变。李教授最后对其所在团队构成和其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在其社会网络分析中,如果基于一定指标,去除掉相关负面意见领袖之后,会对某一网络事件热点有较大程度的降温。李教授表示下一步,其所在机构和团队将针对现在更为活跃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得到更加细致和全面的分析结果。
文/谢振 编辑/石烁 摄影/石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