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Norms and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hina
2016年9月20日,第470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在过去30年间,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LFPR)明显下降。中国的这一劳动市场趋势和美国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社会经济规范的巨大变化使得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令人无法理解。对此问题,本期讲座荣幸地邀请到了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副教授Suqin Ge,Ge报告了她在社会规范和中国城市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关系方面的最新研究。陆铭教授、陈钊教授、吴建峰教授、兰小欢博士、李婷博士以及部分博士研究生参与了讨论。
在这项工作中,Ge研究了社会规范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她的文章做了两项贡献。首先,她探查了在中国特殊的经济和传统背景下,对于女性劳动力供给的特定社会规范是否改变。其次,关于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和她婆婆的工作经历之间的关系,她提供了实证研究成果来证实这种关系的潜在机制。
在主要的实证模型,Ge详细说明了一个人母亲的工作经历和其妻子工作经历之间的关系,因变量是妻子的劳动参与指标,自变量包括这个人少年时期其母亲的就业状态,Ge还控制了妻子的特征、这个人的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其他背景变量。
Ge研究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库。从CGSS中,Ge抽取的样本中包含了所有妻子在30至50岁之间、有城市户口的家庭。从CFPS中,Ge获得了包含30岁至50岁有户口已婚女性的样本。
主要的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一个已婚女性的婆婆工作过,那么她更有可能参与劳动力市场。当婆婆在儿子14岁时是参与工作的话,儿媳妇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概率提高了8.2到12.9个百分点。Ge强调,在考虑众多控制变量后,使用两个不同的数据库,这个关系依旧稳健。
进一步地,Ge检测了一些导致这一关系的潜在机制,比如偏好或者是家庭分工。在偏好方面,Ge指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男性,更容易赞同传统的性别角色表述。同时,有工作的妈妈带大的已婚男性,他们妻子的收入水平对于他们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家庭分工方面,Ge表明,如果已婚女性工作得更少而丈夫工作得更多,她们将花更多的时间做家务。对于不工作的妻子,她们花在家务上的时间和婆婆以前的就业状态无关。
在稳健性检测中,Ge讨论和测试了删除变量的可能性和影响,包括女性的志向和技能。
在结论中,Ge表明,婆婆没工作的已婚女性比婆婆有工作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了8到13个百分点。没工作的母亲带大的男性,1)更倾向于支持传统的性别角色;2)更反对有工作的妻子;3)更不愿参与家务。
文/石烁 段玉柱 摄影/石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