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Pollute or to Grow?
Theory and Quasi-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2016年12月13日,第481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但是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却缺乏实证研究。对于这个问题,本次讲座荣幸地邀请到了香港科技大学何国俊,来展示他在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最新研究。陈钊教授、章元教授、陆铭教授、兰小欢教授、吴建峰教授和一些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首先,何教授介绍了基本理论。为了最大化效用,可以求得内解,并且当受到一个产出的正向冲击时,这个解会有三种不同的变化情况。在这个理论之下,何教授做了三个推断:1、如果最初的收入或排放足够低,产出的正向冲击会使得排放和收入同时增加;2、产出的正向冲击也可能使收入和排放都下降,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最初的收入和排放需要足够高;3、产出的正向冲击可能增加收入同时降低排放,但不可能增加排放却降低收入。
在何教授看来,更好的交通建设会降低交易成本和产出的边际成本,这将使得产出提高。并且,对更大的市场开放,有助于实现相对优势,这也会使得产出提高。通过比较连入公路网和没有连入公路网的县在公路网建设之前与之后的GDP与排放,可以采用DiD方法来做实证研究。何教授通过中国环保部的中国环境调查报告数据库来获得排放数据,通过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络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获得高速公路扩张数据。同时从另外三个渠道获得中国的社会经济数据。
在实证研究之后,何教授发现,对于最穷的25%的县,连接高速公路对于COD排放有正面影响,对于最穷的50%的县,连接高速公路对于GDP有正面影响。除了最穷的25%县,COD排放在连接高速公路后出现下降。最富的50%县的GDP在连接之后也出现下降。所以,对COD排放影响为零的点在25%左右,对GDP影响为零的点在50%左右。
文/段玉柱 摄影/段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