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and Patterns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2016年11月15日,第477期现代经济学系列讲座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全球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发展中国家自从1990年代起便开始和世界经济结合得愈发紧密。这种结合重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亚洲和拉丁美洲结构调整格局不同,这在制造业部门很明显。关于这个问题,本次讲座荣幸地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谢维思教授,来展示他在全球化背景下结构调整的最新研究。陈钊教授、陆铭教授、章元教授、朱志豪教授、吴建峰教授和一些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在需求模型中,谢教授设定了一个包含“本国”和“外国”的两国世界。劳工总数L和劳动技能s的范围给定。根据Yeaple
(2005)的模型来设定产出。在i部门的劳动产出通过相关函数给出。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可以得到均衡点。
在需求导向的模型中,谢教授假设:1)两个国家完全相同;2)在x部门中,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偏好更强;3)y部门在外国更大;4)y部门的边际成本在外国更低;5)外国是y部门的净出口国。这个模型的解显示,在全球化背景下,x部门在本国扩张、在外国缩小;y部门则相反。技能的溢价在本国下降而在外国上升。最初的贸易格局被加强了。
进一步地,谢教授介绍了他关于需求驱动的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在需求推动下,平均关税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相关就业提高10%、相关出口提高20%-30%;在生产推动下,平均关税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相关就业提高26%、相关出口提高20%
最后,谢教授指出,中国的结构转变可能由需求影响推动,而巴西则主要由需求侧的影响来推动。在全球化背景下,需求侧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和供给侧一样重要。
文/段玉柱 摄影/石烁